墨书白 作品

第 188 章 谢恒弑君

谢恒听着,似乎是早已等到这一日。

他点了点头,写下一张纸页,叫了追思过来,将纸页绑到追思脚上,拍了拍它道:“去找圣照兄长,让他写信叫她去接他。”

追思鸣叫一声,飞了出去。

而后谢恒平静起身,展开双臂:“更衣吧。”

旁边侍从为他穿上惯来所穿的玄色金线朝服,带上金冠。旁边朱雀一面等待,一面同他报告着:“还有,上次夫人在风雨阁暗阁中拿到的册子,如今已经完全修补好,玄山哥让人送过来的。”

说着,朱雀将册子递了过去,谢恒拿过名册,翻开之后,简单翻了几页,停留在“江枫晚”的画像上。

看着那张和李归玉极为相似的面容,谢恒静默许久,平静道:“果然如此。”

“怎么了?”

朱雀茫然探过头去,看着画像上的人,随后有些诧异道:“这人怎么长得挺像三殿下的?”

“这个册子你收着,”谢恒将画册交给朱雀,“日后若是李归玉对夫人不利,你便将它交给夫人。若没有……”

谢恒沉吟片刻后,终究还是道:“你便自己收着,不要告诉任何人。”

“哦。”

朱雀有些不明白,但还是听话将册子收好。

谢恒看他一眼,领着他往外,平静吩咐:“下午你带上马和出行的包裹,包裹里放上□□和一瓶元力丹,城外焦柳树下等我。”

“啊?”

朱雀疑惑出声:“为什么?公子要去哪里?”

“我去见陛下,带陛下去白鹭山。”

谢恒走出门外,领着朱雀往外走去,语气平静道:“今日陛下来了很多人,你就不必过去了,准备好东西,”谢恒看向他,“去城外等我吧。”

“哦。”

朱雀点头,没有多想,只道:“行,那我去城外等您。”

说着,朱雀行礼道:“那公子,我先行准备了。”

“朱雀。”

谢恒见他,突然叫住他,朱雀回头,就看谢恒扔过一个令牌给他,笑道:“见了玄山,让他给你从账房给你们都支五百金。”

听到这话,朱雀睁大了眼,谢恒笑起来:“不是喜欢买鞋吗,可以好好买了。”

“公子!”

朱雀惊喜出声:“你太好了!”

“去城郊等我吧。”

谢恒一挥手,朱雀高兴离开。

等朱雀走后,谢恒转过身去,领着人往外走去,冷淡道:“接驾吧。”

李宗的依仗停在司州城外。

半个月前,他便去信给李宗,要阴主令开启白鹭山地宫大门,李宗很快回信,亲自前来。

皇帝出行,依仗护卫近万人,浩浩荡荡行了半个月,这才到达司州城。

谢恒带着司州城的官员老早站在城门,看着皇帝队伍行来,等仪仗队停在城门前,谢恒领着众人跪下行礼,高呼万岁之后,他便听到李宗熟悉的声音从龙撵后传来:“免礼吧。”

说着,谢恒便站起身来,李宗从龙撵中伸出手来,招呼道:“过来,让朕瞧瞧。”

谢恒闻声走到龙撵旁,李宗掀起轿帘,打量片刻后,却是笑起来道:“小子看上去瘦了许多。”

“是陛下挂念于臣。”谢恒恭敬应答,“衣衫未变,微臣劳君忧心。”

“你是朕看大的孩子,出门在外,又是讨贼,怎会不担心呢?”

李宗叹了口气,眼中满是慈爱,随后转头

看向远处高山,缓声道:“白鹭山还有多久?(笔趣阁小&说)[(.co)(com)”

“半个时辰。”

谢恒说着,看了一眼天色:“陛下要不先休息一日,等明日……”

“不用等明日了。”李宗摆手,明显有些迫不及待,转头看向杨淳道:“杨淳,点五千兵马安顿,带五千人,随朕入山。”

杨淳应声安排,李宗这才回过头来,他像是再普通不过的长辈,同谢恒闲聊着道:“现下尚早,你吃过早饭了吗?”

“陛下未来,微臣无心用食。”

“那刚好,”李宗笑了笑,“朕赐你同席,我们爷俩儿说说话吧。”

“谢过陛下。”

谢恒和李宗等了片刻,杨淳便安排好一切,谢恒上了李宗马车,让人引路,便带着李宗五千人一起往白鹭山过去。

两人路上随便吃了点东西,谢恒同李宗仔细交代了来司州这一路情况。

“郑氏在当地剥削百姓,百姓早就苦不堪言,此次陛下驻军司州,百姓都跪谢天恩,对陛下极为感激。郑氏一族案子正在详查,有罪论罚,无辜者,便不做追究。”

谢恒说着这些,李宗噙笑不语,等谢恒说完,他才慢条斯理道:“朕本来以为……你会把郑家都杀了挂在城头,没想到,恒儿也心慈手软了起来。”

“的确做过如此考量,”谢恒点头,思忱着道,“可如今天下各世家大族虎视眈眈,我怕当真这么做了以后,这些人会兔死狐悲,激起军变,到时候,一个洛婉清的命,怕填不满他们恐慌。”

“也是。”

李宗点了点头,明显对这些不是很在意,只绕了话题,询问道:“白鹭山呢?现下又是什么情况?”

“微臣占据司州之后,便让人搜查白鹭山,最终在白鹭山背面发现一个山洞,山洞直通底下,而后在地下看见了一座石门。石门需要钥匙,微臣看过锁孔,确认应当是用阴主令作为钥匙打开,因担心石门后或许放了自毁的装置,故而没有继续查看。”

谢恒说着早已准备好的说辞,天衣无缝,李宗倒也没有怀疑。

他轻敲着膝头,看上去颇为平静,但他肯来这件事,已经昭示了他过于急切的心思。

毕竟找了六年,付出这么多,如今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刻,又怎能不急迫?

谢恒看着李宗的表情,有些担忧道:“其实陛下让人将阴主令送来就好,何必亲劳圣架?”

“清平最后留下的东西啊,朕怎能不来见见呢?”李宗叹了口气,有些怀念道,“亲自看看他留下的东西,看看是什么,让他与朕兄弟离心吧。”

“陛下重情。”

谢恒语气淡淡,心中却明白,李宗亲自过来,是因为信不过他。

或许在这件事上,他信不过任何人。

他要来亲自看看这地宫中的火药,带了这么多人过来,清点清楚后,或许就会直接带走,又或者留存在这里,以备不时之需。

正是知道他多疑至此,所以谢恒才特意告诉他需要阴主令才能打开这个大门,诱他前来。

谢恒面上不动声色,和李宗聊着天进入山中,等到了白鹭山,谢恒领着李宗来到他早布置好的山洞,同李宗道:“陛下,山洞狭窄,便让将士等候在外,挑选精锐护送陛下入内就好。”

“不必带太多人,”李宗抬手拦住身后士兵,满眼信任看向谢恒,“有恒儿和杨淳保护朕,朕很是放心。”

说着,李宗转头往里,大方道:“走吧,恒儿领路。”

谢恒恭敬往前,

领着李宗往里走进去。

山洞甬道极窄,只容三人并肩,谢恒和杨淳一前一后将李宗护住,谢恒手中握着火把走在前方,轻声提醒着李宗路上的石子。

三人顺着山洞甬道走了许久,李宗开始隐隐不安,抬眸看向前方手持火把的谢恒,笑着道:“恒儿,其实朕亲自过来,还有一个私人理由。”

“哦?”谢恒没有回头,语气平静道,“陛下还有什么理由?”

“要快到给恒儿赐药的时间了。”李宗笑着道,“朕怕耽误了,就亲自过来。这次恒儿立了大公,等找到火药库,回到东都,朕就把解药给你。你我君臣如父子,也不需要这东西牵制了。”

“陛下是在害怕吗?”

谢恒直接询问,李宗面色不变,只笑着道:“怕什么?”

“若是不怕,陛下提醒我这个做什么?”

谢恒语气平淡,李宗尴尬一笑,随后只道:“这条路,有些太长了。”

“到了。”

谢恒停下脚步,李宗疑惑抬眸,杨淳警惕握住手中拂尘,就看谢恒站在道路尽头。

尽头是一道石门,谢恒手持火把,站在大门前,恭敬道:“不知是陛下亲自开门,还是由微臣代开?”

“将阴主令给他。”

李宗从袖中取出阴主令,递给杨淳。

杨淳双手接过,朝着谢恒递去。

谢恒将火把交给杨淳,颔首道:“劳杨大监为我执火。”

“不劳烦,”杨淳笑着接过火把。

谢恒垂眸将阴主令插入锁眼,抬手往旁边一拍,石门慢慢吊起。

杨淳看着,觉得有些不对,但他不擅机关阵法,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皱眉看着石门打开,石门后黑漆漆一片,杨淳下意识想往里走,却被谢恒拦住,立刻道:“杨大监,不知里面是什么,带着火把不妥。”

听到这话,杨淳心中一惊,这才反应过来,若里面是火药库,自己带着火把进去……

他心上发凉,赶紧灭了火把,忙道:“多谢司主提……”

也就是山洞化为黑暗刹那,掌风突袭而来!

杨淳神色一凛,瞬间凝内力于一掌,与谢恒猛地冲撞在一起。

磅礴内力仿若两股洪流冲向对方,两人几乎是同时被对方震飞开去,与此同时,谢恒手中千机朝着不远处石门按钮一砸,在杨淳落地之时,石门随即重重落下,将他关在了石门之后。

“谢恒!”

杨淳声音在门内急喝出声。

谢恒咽下一口血气,从地上迅速起身,在黑暗中一把掐住李宗脖子,冷静道:“走。”

李宗沉默不言,任由他掐着脖子向前。

山洞内都是暗道,这是他之前发现了郑氏地宫,原本是用来关押犯人,刚好为他所用。

他带着李宗左拐右转,打开一道暗门,一跃而下,等跳入密室之后,他将李宗往椅子上一把按住坐下,随后便转身在黑暗中摸索点灯。

灯火亮起来时,李宗有些不适应,他眯着眼睛,看着面前手捧烛灯的青年。

他面色有些苍白,拿着烛灯一盏一盏点亮灯火,等房间彻底明亮起来时,李宗环顾四周,发现是一个刑讯用的暗室。

他心中发寒,面上却没有太多表情,只转头看向谢恒,笑了笑道:“恒儿这是何意?”

“陛下不怕吗?”

谢恒看着面前怡然自得的人,冷声道开口。李宗看向周遭,缓声

道:“你又不会杀朕,朕有何可怕呢?”

想看墨书白写的《沧澜道》第 188 章 谢恒弑君吗?请记住

                          <p>“陛下如此笃定?”</p>

                          <p>“朕了解你,”李宗轻笑,“你若要杀朕,方才就动手了,说说吧,”李宗一掸衣摆,从容道,“想要什么?”</p>

                          <p>谢恒盯着李宗,他喉头微哽,面前这个人,他认识二十多年。</p>

                          <p>从他记事起,他便认识这个人,他从来和善,是他的长辈,他的亲人。</p>

                          <p>他看他看了许久,终于道:“小时候,我脾气不好,经常惹祸,大家都在教导训诫我,只有陛下,从来都说,日后我是国之利器,怎能挫其锋芒。所以每次我惹事,我都不害怕,我知道陛下会管我。”</p>

                          <p>听着谢恒的话,李宗眼神柔和几分,只道:“难为你还记得。”</p>

                          <p>“我一直觉得,陛下很好的长辈,和我家人一起,陪伴我长大。我在十八岁之前,觉得自己是这世上极为幸运之人,我出身名门,天赋绝佳,身边亲友关爱,这世间之事,无我不可为。所以,我一直想不明白,”谢恒抬起眼眸,看向李宗,“陛下为什么要这么做?”</p>

                          <p>“什么?”李宗听不明白。</p>

                          <p>谢恒看着他,哑声道:“为什么要放纵王怜阳逼杀太子和姨母?”</p>

                          <p>李宗闻言,想了想,却是笑起来:“你问朕问题,那先让朕问你一个问题——”</p>

                          <p>说着,李宗神色郑重起来,眼神锐利:“白鹭山你找到了什么?”</p>

                          <p>谢恒听他提问,便知道他在在意什么,他笑起来,面露讥讽:“什么都没有。”</p>

                          <p>李宗皱起眉头,正要开口,就听谢恒道:“那张地图是我放的,白鹭山什么都没有。”</p>

                          <p>李宗一愣,呆了片刻后,他瞬间想明白了其中关节,立刻道:“你提前打开了玄天盒?那地图呢?东西呢?”</p>

                          <p>谢恒没说话,他带了几分怜悯看着李宗,平静道:“没有,里面没有你要的火药库地图,里面只有我舅舅的行军日志,与你的往来文书,还有,一张攀过雪山,前往昆仑的行军地图。”</p>

                          <p>“那是火药库的位置?”李宗不可思议道,“火药库在昆仑?”</p>

                          <p>这话问出来,连李宗都觉得荒谬。</p>

                          <p>崔清平怎么可能把火药库放在隔着北戎的昆仑?</p>

                          <p>可如果玄天盒里没有地图,如果所有地方都没有地图,那……</p>

                          <p>“没有火药库。”谢恒见他反应过来,冷静道,“火药库,从头到尾都不曾存在过世上,陛下,这是谎言。”</p>

                          <p>李宗愣愣看着谢恒,过了许久,他挤出笑容:“不可能,你在骗我。当年你娘明明拿了这种火药炸开了宫门,这种火药威力比现有火药大上百倍,只需要一只就能炸开宫门……”</p>

                          <p>“那为什么崔氏不用呢?”</p>

                          <p>谢恒平静反问,李宗动作僵住,谢恒看着李宗:“陛下亲眼看见宫门被炸开了吗?陛下亲眼看见只有一只火药就炸开了百倍火药才能炸开的宫门吗?”</p>

                          <p>李宗说不出话,他突然意识到,其实他没见过。</p>

                          <p>这个消息,是王怜阳告诉他的。</p>

                          <p>谢恒看着李宗呆愣的模样,缓声道:“让我来为陛下说说,当年发生了什么吧。那时候,崔氏鼎盛,舅舅推行《大夏律》,要求上下依律行事,其实陛下热于享乐,并不是舅舅想象中的贤明君主,因此,你们两人发生过许多次争执。陛下早就心存不满,但摄于崔氏权威,只能心生暗恨。王郑两家察觉陛下心中所想,于是勾结北戎,以议和名义让大夏放松警惕之后,五月十五,北戎突袭边境,王郑两家联手,封锁了边境</p>

            <p>消息往来,”</p>

                          <p>李宗静静听着,没有说话。</p>

                          <p>谢恒继续道:“边境苦守近一月,粮草渐消,对于不知道战事的东都而言,这种行为,是拥军自重,驻军不归,有不臣之心。这时候,王家……或者郑家,向陛下进言,说他们发现崔清平暗中造了一个火药库,您轻而易举地,相信了这谎言。”</p>

                          <p>“王怜阳。”</p>

                          <p>李宗明白他在说什么,补充道:“是她告诉我的,而且,在四月她就告诉了我这件事。”</p>

                          <p>“您心中害怕,同时也意识到,如果您能拥有这个火药库,或许能凭借武力,镇压世家。您想摆脱崔氏,想很久了。所以六月初十,您让王怜阳软禁皇后太子,想以他们的性命,逼迫我娘,说出火药库的位置,但我闯进宫中,我娘为了保我自尽。”</p>

                          <p>李宗看着谢恒,谢恒面上波澜不惊,继续道:“我娘的死讯很快被王郑两家送到舅舅手中,六月十六,你收到了他的来信,上面写着,‘北戎来犯,臣外御雄敌,内抵虎豹,若君臣有隙,臣孤掌难鸣,望陛下三思慎重,宽悯以待。若储君非崔氏所出,臣保大夏难安。’,陛下因此信震怒,杀了我娘那点愧疚烟消云散,将崔氏满门下狱。”</p>

                          <p>“不该吗?”李宗冷声开口,“他一介臣子,竟如此放肆……”</p>

                          <p>“那封信最后一句话,不是我舅舅写的。”</p>

                          <p>谢恒打断李宗,李宗愣住,谢恒平静道:“他给你写过很多信,但都被拦下来,只有这一封,前面的句子是他写的,可那句‘若储君非崔氏所处,臣保大夏难安’,是别人人为加上去的。当时掌握兵部的是孙正理,所有信件从兵部走,这封信,是他们故意挑给陛下的。”</p>

                          <p>李宗呆愣坐在原地,听着谢恒的话,谢恒继续道:“之后舅舅收到了崔氏满门收押的消息,他知道陛下在残害他的家人,可他还是坚守在前线。”</p>

                          <p>说着,谢恒走上前去,将他们往来信件和崔清平的行军日志的副本都递了过去,简单道:“他一直守,守到弹尽粮绝,他让百姓退回和玉关,结果,王家人竟然派人给百姓发放敌军的衣服,将他们当作敌军射杀,而后,上报和玉关大捷,以此邀功。”</p>

                          <p>李宗说不出话,他看着崔清平的行军日志,听着谢恒嘲讽道:“这就是和玉关大捷,在前线还没被攻破时,他们就上报朝廷,敌军已至和玉关,朝廷就这样抛弃了边境十城。舅舅可以打回来,可是他知道,一旦大夏发动内战,北戎必定一路直袭东都,于是他做了第二个选择。”</p>

                          <p>李宗茫然抬头,谢恒眼眶微湿:“他让十万军民,攀过雪山,绕到北戎之后的昆仑待命,他坚守到城破被俘,想办法在一路追杀之中逃回东都求援,当时只要东都出兵,就可以和这十万军民一起夹击北戎!”</p>

                          <p>李宗听着,睁大了眼,不可置信道:“怎么可能?!”</p>

                          <p>“可陛下没有信他。”</p>

                          <p>谢恒含泪笑起来:“陛下选择将他鸩杀在宫中,选择放弃那十城,选择用崔氏满门的性命换你皇位安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