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饭硬吃啦 作品

第167章 喋血街头

 四九城的黑夜里冰天雪地,一片萧瑟孤寂。

 而此时,几千里之外,隔海相望的港岛却仍温暖如春,热闹非凡。

 六十年代的港岛经济发达,十分富裕。小小的岛上如今竟有近两百万人,而且仍然以每年净流入几万人的速度在飞速增长。

 大量的人口带来的不光是充足的劳动力,还有黄金白银等各种优良资产。

 这里经济腾飞,富的流油。每天都有新的工厂开工,最低工价月薪水都有上百港币。

 一到傍晚,各类食肆酒楼爆满,赌档押馆那更是人满为患。

 火烛鬼和军装会巡逻各自负责的街道,以应对突发情况。

 但真有事时,上不上,什么时候上,那都不好说。

 因为晚上的港岛,那是帮派字头说了算。一言不合,大佬们清场嗮马那都是寻常事。

 别说军装,就算便衣探长来了没用,红红花双棍可不管你那些。

 不过再乱,仍然可以预见的是,这个繁荣之地将充满各种机遇。

 无数人在这里发达,左拥右抱。

 无数人踩准机会,一飞冲天。

 也有无数人命丧街头,抛海喂鱼!

 这就是港岛,数不清的大哥小弟,道不清的颠沛流离。

 何大清拥着母女,捅娄子走后路时,港岛筲箕湾的一条破旧不堪商业街上,别名李疤瘌的李学武,正带着一帮小弟搏命呢!

 筲箕湾,听这名字就不是多好的地方,它位于港岛东边,太古地以东,隔着维多利亚港与天后庙相望。

 这里很是偏僻,处于刚刚开发阶段,跟铜锣湾,尖沙咀,油麻地这些富庶之地那是没法比。

 但好歹这儿也有个小码头,有几间工厂,一条几十间商铺的街道。

 一些混不如意的小字头,占据这里,好歹能混上口饭吃。

 李学武几年前刚来港岛时,很是水土不服,单是语言方面就难住了他。

 好在他年轻力壮,身手也不错,仗着何大清相赠的几个小黄鱼,总算没挨饿。

 后来他找了几份零工,却发现这样没法出头,在港岛,他要想出头,一是穿军装,再就是混字头。

 码头扛包,工厂出力,他是不会去干的,体面工作需要精通英语,他也干不了。

 想穿军装却不好穿,他只有去混字头了。

 可字头踏马的也不是那么好进。

 港岛讲究同乡互助,这里多是潮汕顺德,福州湖建人居多,上海这几年也来了一批有钱人,但北方人真是少。

 各个地方人来港后寻求老乡抱团取暖,一个地方一个帮派,各寻靠山。

 像十四k,新义安,合和图等都是这样成立壮大的。

 新来的同乡,有钱的开金店银坊,或茶馆酒楼,生意红火,有着靠山撑着,只需交些保护费便可无忧。

 无钱的或卖命搏杀,或码头苦力,也能博一份前程,挣口饭吃。

 李学武就很尴尬,他找不到靠山啊,大陆仔说话又不好听,没人搭理他呀!

 不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几经周折,辗转良久,终于,一个小字头的白纸扇发现他这头良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