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碰面(第2页)

    “迷之自信。”

    曹妍扶额,“早知道我就不管她那书评的事了,现在倒好,她来指责我背信弃义不守约定,反正说起来一套一套的。”

    曹妍想收那十两银子也是有些无奈。

    十几年前,北溪文社开始建立的时候,主理人都是出身富家的学子,就算平日不得书局的赞助,她们交友广泛,也总能从别处淘换来一些友情赞助,有的直接用家里给的零花银子投进来。

    最初的创建者创立北溪文社的时候,是石山书院几个兴趣爱好相同的人攒起来的,开始是单纯的诗词歌赋,印出来大家内部传阅一下,后来看的人多了,她们邀请一些有才学的先生写一些评文,赶上考试的年份,就分析分析往年的试题,做一些跟考试相关的专题,书局在这个时候开始给一些赞助,学子也爱写一些时评的文章,刊印在册子上,若是能被掌学们慧眼识珠,还能得到一些推荐,这种册子广泛流传开来,不仅在书院内部发放,也

    发放到书铺书社里去。

    但也引发了一些刻意显摆的风气,比之真心做学问,更多学子出自功利目的来写评文,这也是册子上的内容开始滑坡的开始。北溪文社的赞助来自各个书局书社,一般这些书局也不会干涉文社写的内容,只要跟书局相关的评论不要太负面就可以。前几年出现了有学子私人出钱给文社发文的事情,引发了北溪文社和时评小册子口碑的崩盘。在众人眼里,学问跟银钱一挂钩,就不免失去了研究学问的单纯的环境,沾染上银子的别册,不能够保持中正独立,自然内容也就失去了客观的参考价值。

    从那之后,风靡一时的小册子越发没落了。富家小姐们主理小册子,出钱出力,也就图个口碑或者才名,这口碑才名都没了,她们也就对北溪文社越发不上心,到了这两年,热闹的北溪文社只剩下零星几个人,常来的只有曹妍一个人,去年文社的一切事务都交到了她的手上,她盘点了一下文社的资产,果断退掉了带花园的院子搬到了这处破巷子,以便文社支撑的时间能久一点,别在自己手里头关门。

    有了“节流”这一项,曹妍还想要“开源”,她不似那些家中富贵的女郎,能有大把零花钱补贴文社。她在书院里抱怨文社里事务艰难的时候,被段家二房的女儿段雨秀听到,两人闲聊了一下,她倒一番苦水,而段雨秀平日又跟史文才玩到一处。

    史文才见段雨茗成亲,想要给他添一些麻烦,段雨秀平日在爹亲苗泽的念叨下,也想给大房找一些麻烦,在新奇志怪言情话本《胡十一郎》上市之后,她们两个人觉得找到了机会。

    曹妍原本只是图那十两银子,拿到手后,明年文社的活动经费就不用愁了,她想着现在时评册子看的人少,写了随便发发也就是了,不想这一次有这么多人盯着,征集书评的活动还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史文才不结尾款的一半银子,还要挟让曹妍退银子,她也顾不上什么约定,跟谭苏琦倒了一番苦水,“苏琦,我感觉文社快要在我手里开不下去了。”

    谭苏琦理了理

    曹妍话中的信息量,“所以,这是史有才故意找茬的,目标是段雨茗,而且中间还有段雨茗的二房表妹掺和?目的是给宁风书局添点儿堵?”

    曹妍点点头,“大致就是这个样子。”

    “这种损人不利己还废钱的法子,她们俩个是怎么想出来的。”

    “我不是史文才,我也不知道。”

    谭苏琦心想,这大概就是,因爱生恨吧。

    “史文才想要要回银子,你可不能给她,要是你担心她再来找麻烦,可以去找找段雨秀,毕竟,同在书院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大家还是在乎一点儿名声的。”

    谭苏琦先前猜测是有别的书局因为话本销量要针对宁风书局使坏,还预备让对方多出点儿银子,若是史文才因为私人恩怨,她也不确定史文才会不会再出银子了,毕竟史小姐的想法异于常人。

    弄清楚缘由,谭苏琦回去继续当写字工。她回忆了一下成亲的时候,貌似是见过段雨秀的,段家的一大家子亲戚都有出现,只是她记不太清二房的那几个妹妹和弟弟。

    段雨茗听完谭苏琦的转述,沉下脸。

    谭苏琦总结道,“事情大致,就是这么个情况。”以为要开始商战大展身手了,谁知道成了私人恩怨。

    “我会留意她们两个的情况。”

    谭苏琦也不多问什么,涉及段家二房妹妹的事情,那就是段雨茗的家事,她可没把自己当成是段家的一份子,她有当工具人的自知之明,两年时间不长不短,她离开段家以后,就跟段雨茗那些亲戚半毛钱关系也没有了。

    段雨茗坐着出了会儿神,然后让竹林拿过来京西书局新出的话本。

    “顾卿言的新话本,《冯钰传》。”

    “顾卿言……”谭苏琦小声重复了一遍名字,她是做过金州书铺里话本这一类的市场调研的,顾卿言的书是言情话本当中卖的最好的,甚至“顾卿言”三个字就是金字招牌,不一定每本话本都是精品,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是话本类品质的代表。

    谭苏琦翻了翻,一目十行地扫过,囫囵吞枣读了一边,大致知道了《冯钰传》讲的是个什么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