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说书唱戏劝人方
不止有《燕人还国》,还有许多明显是怀念北方的评书段子,若是放在外面,弄不好都要抓住治罪的,在这里却能肆无忌惮的说出来。
与下面唱曲的不同,这里的气氛更加伤感,说者有意、听者有心,大家在这默契氛围里一说一和,无一不泪眼汪汪。
说到动情处,说书人稍微一做停顿,周围就带起一片哀嚎啼哭声。
见到柳弊的脸色古怪,姜汤不敢怠慢,立马解释道:“俺们这些人自在惯了,在临安城里不能待时间长,容易被声色犬马迷了眼。”
“你一个走商,还在乎这些?”
“一衣带水,同仇敌忾。”
姜汤在说这些时,罕见地没有嬉闹,说的铿锵有力,不容人辩驳。
柳弊则在心里暗自慨叹,大家还没忘了北方,也难怪望月楼会有那样的算计。
“真不愧为民心所向,望月楼若是能成,说不定真能打回去。”
“大人,你这话说的就不对,打回去那是做梦,行军打仗就是在拼财力,没钱万事休!”
姜汤虽不知柳弊的话是何意,但他清楚战场的打打杀杀,每一次碰撞都是在考验国库的厚度。
临安城表面上的繁华,耗尽了大宋的气力,说书人发自肺腑的铮铮誓言,不过是逢场作戏,博人一声喝彩罢了。
曲终人散后,说书人收拾好行囊,回到家中烹炒菜肴,又是一天过去,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柳弊思绪纷飞间,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产生了一丝对李宛宁谋划的抵触。
如何能让春宵楼的众生逃过这一劫呢?
自己所要针对的只有法聪而已,旁人无冤无仇,罪不至死。
姜汤不知他所想,执意要拉着柳弊去熟人摊位上听一段。
“我是他家的老主顾,每次遇见,都会给些彩头,大人您是没听过他的书,跟别的不一个味!”
走商眼界高,能让他如此评价,可见说书人的本事不简单。
柳弊每日公务繁忙,虽是奔走各处,却没工夫去街边驻足听上一段。
他无心去细品,当说书人猛然一拍桌子,说上一段北上抗金的故事,那种金戈铁马的景象犹在眼前。
果真是非同凡响,一张嘴能模仿出千军万马,沙场征战的纷乱嘈杂,表现的淋漓尽致。
等一段书说罢,姜汤掏出一把铜钱,往书桌前的铜盆里扔,说书人眼睛雪亮,在看到姜汤时,赶忙提着两块板子上前作揖。
“姜老板哪儿发财?今日得闲来春宵楼听书?方才我还纳闷,念叨几位老主顾不来凑热闹!”
江湖人说话打着圆场,听着密不透风,让人十分受用。
姜汤把身子一侧,为他介绍起柳弊。
“这位是我新结识的柳大人,他有一手选石的绝活,百试百灵!”
说书人擦擦右手,主动伸出来与柳弊相握。
柳弊握住对方这只布满老茧的手,心中顿感百般滋味。
“江湖承蒙诸位高抬,喊我一声铁板赵,本名双字英杰,北方人士。”
铁板赵的嗓音浑厚纯熟,与说书时的峰回婉转全然不同,恍若两人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