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女承父志(第2页)
两人相互依偎着,艰难走出归正坊,路过南阳书院时,那边悄无声息,空有些灯盏点亮。
灯火幽幽,似是感受到有人观望,便摇曳身姿以示友好。
初来时,南阳书院人进人出,读书声朗朗,热闹的很。
再经过,内里静悄悄的没有人烟,安静如鬼蜮。
“不知诸葛慈如何了,夫子那般死在眼前,想必是不好过。”
茉莉将这位年长些许的姑娘,早已视作自己的好友,任谁亲眼见到父亲自刎的场面,谁都会陷入重重的哀伤之中。
柳弊长叹一声,两人静静站在南阳书院的围墙外许久,等更夫吆喝过两声,才继续往前赶路。
临安城外小河边,离着护城河约有三里地的山水去处,修着一座精致小巧的墓园。
本是早年间成立的一位举人所修的私园,经过他后人的布置,慢慢扩建开放成为临安城的文人辞世后的归宿。
从战场上幸存下来的汉子,用破衣烂衫包着诸葛冕的尸体,抢逃出城外来,等诸葛慈稍后赶到时,众人合力已挖好了个深坑。
“小姐,送夫子最后一程吧。”
大家在北人社深受诸葛冕的帮衬,皆对文绉绉的夫子十分尊敬。
今夜夫子的果决,秉持了文人气节,还吐露出北人心声,他的形象在一剑自刎过后,在众人心中变得更加伟岸。
“大小姐,夫子能有这等高尚的身后名,你该感到开心才是,这也算是夫子的念想了。”
诸葛慈啜泣不已,有人好言相劝,越劝哭声越大,到后来一发不可收拾,守在坟墓坑洞周围的人都嚎啕大哭起来。
他们是诸葛冕的门客,北人社在夫子的手中发扬光大,成长到能够维护他们生存的参天大树。
以至于到后来,大家忘却了自己的身份,是连当地乞丐都不如的北人。
能护着众人的并非北人社,而是当家的夫子自己。
当诸葛冕身死,这棵大树凋零,此时的人们才恍然大悟。
“夫子舍己为人,我们不会屈服的!”
“临安城里不会无缘故出现那么多山匪!”
悲伤过了极点,转而迎来的便是愤怒。
诸葛冕的死,不会就此罢了,北人社的有生力量还在,诸葛慈还活着!
被众人起哄,诸葛慈内心躁动的火苗迅速膨胀。
“大小姐!黑市和艺人团行勾搭连环,那我们就去找望月楼!反正都是老家人!”
北人社与望月楼唯一的隔阂悄然消融,复仇带来的杀戮欲望不断高涨,即刻就要冲破枷锁。
诸葛慈屏住呼吸,亲手扶着父亲的尸体下葬,手指触碰到腰间挂着斑驳的木牌,上面写着“诸葛”二字。
这是从北方带回来的家徽,父亲一直带在身边,虽口中说着一家人在哪儿都一样,实则内心无时无刻都在惦念家乡。
“父亲放心,我会带领大家,回家!”
诸葛慈对着新培的黄土堆,暗暗发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