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陈妈(第2页)
何牙人扶额,无奈道:“跟你说了多少次,在主人家面前要说官话,官话!再记不住今晚不许吃饭。”
训完了妇人,何牙人转向崔清漪,他必须得为自己辩解两句了,不然还叫崔娘子的以为他办事不尽心。
“崔娘子,您也知道咱们东平县是个小地方,牙行里送人过来从清河到咱们这里,那些好的早被人挑走了 ,就是眼前这些都是矮子里拔大个,您可千万别怪罪。”
听他这么说,再结合现场这些人的表现,崔清漪也觉得自己之前提的那些要求好像确实有些强人所难。
她指了指说一口豫州话的妇人询问:“她是为何被留下来了?”
提起这个何牙人就闹心:“您也听到了,她一口的豫州话怎么也改不过来,一路上牙行的人都在教她说官话,本来学得好好的,可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
但崔娘子,您别看这妇人说话有口音,干活却是一把好手,要不我也不能将她带过来。”
崔清漪万万没想到竟然是因为口音问题,怎么说呢她现在看着这人也觉得有几分心酸了。
豫州好像自古以来就是麦子种植大省。
“豫州是产大米还是麦子,你们平日里吃面食多还是大米多?”
一个风马牛不相关的问题,妇人却立即回答了:“俺们那里是种麦,平日里也都是吃面食,只有老爷夫人们才经常吃大米呢。
娘子你喜不喜欢吃面,俺做的面家里的老爷夫人都尝过呢,俺还能干活。”
妇人急于像崔清漪展示自己的价值,眼里透着几分不愿再漂泊的渴望。
最后崔清漪将人留了下来,妇人姓陈,崔清漪便称呼她陈妈。
至于那位看着崔清漪面嫩心善,就想耍小心思的妇人只能战战兢兢的跟着何牙人返回牙行,接下来等着她的是什么崔清漪不知道,也不会去管。
至于那妇人所说的老姐妹的孙子,崔清漪也觉得怕是水分不少。
陈妈果然十分能干,只消蒟蒻带着在宅子里四处看看便清楚了自己今后的工作,对竟然有人专程上门给家里的大狗送烤鸭的事情也没大惊小怪。
崔清漪注意观察了一会儿,就觉得这陈妈不错,手上有劲,眼里有活还不多话,至于口音问题崔清漪没执着的让她去改,怎么说呢,她前世是一个地道的北方人,俺俺俺的听着还怪亲切的。
当晚,崔家的人和狗,包括乔母都尝到了陈妈做面的手艺,确实如她所说特别的好。
陈妈的手艺搭配上崔清漪自己晒的酱油和辣椒,这碗面的口味已经无限接近西北面食的最高境界。
陈妈用一碗面成功融入了崔宅,慢慢的发现这宅子的主子其实很好说话,也很好伺候。
但别看人家年岁好像不大,外面竟然还做着茶楼的生意,更令人惊讶的是竟然还开了一家女学。
陈妈活了这么多年连男子们读书进学的书院都没见过,哪里听说过什么女学,心里对崔清漪的佩服简直快要溢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