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悄然分化

没人仔细去想崔清漪的话,看在干一月的活能拿到一月工钱的面上,几个姑娘也没说即刻就要离开的话。


现在,芦花镇的百姓们已经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东平乡主一定不会拿出粮食来养着他们的。有了人牵头,陆陆续续闲在家里没事情干的人便纷纷到了宗祠处做工。


见着妓馆里的几个女人竟然在宗祠处干活,有那才过了两天平静日子,心下又不得劲的老家伙便开始嘴巴不干不净。


可还没等他嘟囔几句呢,范大叔带过来的人里便有那胆子大的便说话了,“呦,现在觉得有伤风化了,我可是听说芦花镇多少人就靠女人养着呢。


这叫什么,这叫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老汉被这几句话怼的一张脸黑红交加,一辈子在家中作威作福惯了的老东西还想上前和人理论,被身边一起做工的邻居拉住了:“好了,别触霉头,你自己不想活也得考虑考虑家里的孩子。”


这人一边说一边摇头,要他说乡主这就是诚心要臊他们,不然好端端的建学堂就算了,为何要建宗祠,建宗祠就算了为何偏偏要建在妓馆上,还让这些个妓子来这里做工。


以后这宗祠建成了,他们子孙后辈来此处祭拜,想想真是难堪。


崔清漪才懒得考虑芦花镇百姓心里头到底是个什么想法,瞧见出来做活的人崔清漪勉强有些满意。


人多力量大,十几二十日的功夫,芦花镇的宗祠和学堂便正式竣工了。


宗祠竣工那一日,崔清漪请张夫子写了一篇祭文,芦花镇百姓无论男女老少垂着头听夫子向上天细数芦花镇的罪孽深重,越是听这脊梁便弯的彻底。


有那年迈的老人听着听着便泪流满面,乡主这是要他们芦花镇几辈子都抬不起头啊。


可瞧着周围整齐肃立的士兵,回想起半月前的血腥一日,没人敢质疑乡主的做法。


可芦花镇宗祠建成后的仪式并没到这里就结束,几个一身布衣的姑娘们站成一排,朝着宗祠里的天地圣人像点了第一炷香。


桃枝代崔清漪主持今日的仪式,她瞧着几个身子单薄的姑娘,高声传达乡主的意思:“乡主说了,你们的这一炷香芦花镇的人没资格享受,是给圣人的。


圣人看到听到芦花镇人的罪孽,今后定会保证诸位一生顺遂。”


说完这些话,桃枝转身看向卢大。


卢大这些时日老的厉害,被家里的孙子搀着还摇摇欲坠。


乡主说了,芦花镇的人作孽,他这个里正便当着天地祖宗的面给这些个妓子奉香,代表芦花镇人认下这份罪孽,今后诚心悔改。


崔清漪在芦花镇杀人都没将卢大击倒,可此刻卢大却觉得自己这一辈子的体面彻彻底底丢了,非但如此,这些个妓子若是就此离开芦花镇还好,若是选择留下,芦花镇还要奉养她们终老。


卢大只觉乡主好狠,她这是杀人诛心啊。


可事到如今,他没有办法,芦花镇所有人都没有办法。


乡主是他们头顶的一片天,乡主要他们认,他们便必须认。


芦花镇的宗祠里香火绵延,可人们的心里却沉重的像是套上了无形的枷锁。


相比较,学堂那里就没什么特殊的形式,由张夫子带着学生们祭拜圣人后便正式开学了。


瞧着自家的姑娘小子跨进了学堂,男人们还因为刚刚在宗祠的事情心情沉重,女人们倒都是喜笑颜开。


有那性格外向的不禁说道:“哎呦,多少年了,咱们芦花镇也有了学堂,还是乡主有办法。”


这话一出,引来不少人的赞同。


有那如今在家里当家做主的妇人瞧着那些个蔫头耷脑的老爷们,高声道:“可不就是,我现在算是看明白了,靠那些个没用的老爷们,咱们和孩子这一辈子也瞧不见人家读书人是个什么模样。


咱们以后可得看好自家的孩子 ,别好好的孩子让那些个不知好歹的给教坏了。”


这些个妇人可都是前些时日出来找活干的人,正所谓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崔清漪只需小施手段,便让这些个妇人站在自己这一边。


事实上,不管男人女人,不管哪个时代,你手里握着银子就有话语权,在崔清漪手底下干活,银钱都是直接结给干活的人。


若是哪家传出因为银钱干仗的,只要你到乡主面前告状,不出几刻钟那闹事的人便会喜提劳役。


这样一来,即便是妇人也能守住自己的银子,一来二去的便有更多的人站在乡主这一边了。


崔清漪一直在分化,重组芦花镇的权力体系,只是现如今还没人能看清楚这点。


京魏近日忙的厉害,接到崔清漪的书信请他想办法帮忙运茶树苗和桑树苗回来,银子先欠着。


京魏没觉得有啥 ,他手底下的掌柜们也不觉得有啥。


反正他们东家都是乡主的人了,那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而且乡主好不容易请他们东家办事,别说什么银子不银子的,便是一分没有他们也得将这事儿给乡主办的漂漂亮亮的。


虽说是忙,但京魏也是时时刻刻关注着崔清漪这里的动静。


瞧见她先是找了范匠人,又找了齐墨轩,最后甚至找了龚绣,就是没想起来找他这个未婚夫,京魏这心里就不大得劲儿了。


直到接到崔清漪的亲笔书信,心情这才由阴转晴,甚至颇为自得,不给银子好啊,一家人说什么银子不银子的。


高高兴兴出发办事去了。


芦花镇


宗祠外如今专门空出块地方,乡主这里要是有什么事情,便会在这处贴告示出来。


之前做工吃到甜头的百姓们也养成了习惯,只要有告示便急忙过来看,“去山里挖树坑,一天二十文?”


小何文书负责为百姓们解惑:“是的,一天三十个树坑可得二十文工钱,超出的两个树坑便算一个铜板,想干的就在我这里报名。”


这有啥不能干的,挖几个坑一天就能挣二十文,这可比出去外面找短工挣得多。百姓们纷纷涌上去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