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金蟒蛇 作品

第39章 出师(第2页)

 韩斌喘息着,忽见虚影心口一点金芒——是圣坟传承的薪火微光!它正被墨字蚕食。

 脖颈太极图狂转,左眼赤芒,右眼墨色同时亮起!

 “你的道是枷锁——”韩斌嘶吼,银枪突然脱手射向虚影眉心,“我的道是——”

 枪至半途,他左手墨印拍地,墨链缠枪纂猛地下拉!银枪变向,狠狠扎进虚影心口薪火旁!

 “——破枷!”

 薪火遇银枪星芒,轰然爆燃!金焰顺着墨字逆烧而上,虚影在烈焰中发出解脱般的长叹,消散无踪。

 塔刹洞开,韩斌踉跄跌出。守拙先生伸手扶住他,枯掌稳稳托住他肘弯。

 “枪名‘解惑’。”老人拂去他肩上一点墨渍,望向高塔第九层窗格里一闪而逝的金火,轻声如叹:

 “斩尽心中儒兽…方见真我。”

 塔檐铜铃无风自动,声如清泉漱石。

 晨雾未散时,韩斌肩扛银枪踏出山门。丈二枪身压着肩胛骨,枪纂“定风波”三

字沁着露水的凉意,枪尖却挑破雾霭,曳出一道流银般的光痕。他驻足回首,白鹿洞的千竿翠竹浸在青灰色薄雾里,竹简星河悬于云端的微光还未熄灭,像天幕未收的星子。

 守拙先生倚着半朽的松木门框,手里托着本边角卷起的蓝皮账簿。风吹开纸页,露出里面密密麻麻的朱砂小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秦砚之,欠左臂一条,右眼一只…”

 “墨偃燔心,欠胸中清净,容颜不老…”

 枯瘦的食指蘸了蘸唾沫,新添一行蝇头小楷:

 “韩斌,欠太平盛世一个答案。”

 笔锋在“答”字上重重一顿,墨迹几乎透纸背。

 下山的石阶覆着湿滑的苔痕。韩斌走得极稳,银枪成了探路的杖。行至半山腰,云开雾散,天光泼洒而下——

 左侧断崖外,竹海翻涌成碧涛,风过时掀起层层叠叠的绿浪,竹梢摩擦的沙沙声里竟夹杂着圣坟金芒般的碎光。右侧深谷中,一道飞瀑自嶙峋怪石间撞出,水珠迸溅处虹彩隐现,水雾被朝阳蒸腾,氤氲成流动的纱幔。更远处,白鹿洞的青瓦飞檐从林梢探出,檐角铜铃的微响乘着风,断续送来几声清鸣。

 韩斌深深吸气。草木清气混着山泉的凛冽灌入肺腑,涤荡着九问塔里沾染的墨腥。他忽然想起初入白鹿洞时,守拙先生逼他扫落叶的清晨。那时满心焦躁,只觉松针碍眼,如今再看——

 石阶缝隙里钻出几丛野菊,嫩黄花瓣擎着露珠。一只松鼠抱着松塔窜过,尾巴扫落的水滴正砸在枪尖,“叮”的一声脆响。他伸手拂过道旁老松皴裂的树皮,纹理间沉积的岁月与塔中儒兽玉甲上的刻痕何其相似,却温厚包容。

 心口那点薪火微微发烫。他忽然懂了守拙先生最后的话:解惑之枪,破的不仅是塔中兽,更是心中障。此刻山水入眼皆成文章,风过耳畔俱是弦歌。

 山脚驿亭旁,老槐树下拴着匹瘦马。马鞍上搭着承古斋的包袱,露出《孟子》书卷一角——是秦砚之的手笔。

 韩斌解缰绳时,摸到鞍袋里硬物。掏出来竟是个油纸包,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三样东西:

 1. 松子糖(纸角潦草画了只龇牙的松鼠)

 2. 朱砂符(叠成八卦,墨迹犹新)

 3. 青铜小钥匙(系着字条:“万象藏渊第三层,给你留着。”)

 他捻起一粒糖含在嘴里,甜味裹着松香化开。仰头望去,白鹿洞已隐入云深之处,唯见一道银线似的瀑布仍挂在山间,像天地挥毫时甩出的一笔飞白。

 黄土路上,一道枪痕拖得细长,如墨字最后一捺,稳稳地伸向烟火人间。

 喜欢深渊血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