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第 31 章

方宅。

 

书房灯火通明,铜制祥云博山炉飘出袅袅檀香,一抹颀长身影被拉长,白墙上的影子清晰可见,右手握笔上下移动。

 

小厮念安匆匆进来,朗声禀报:“大人,方家来信。”

 

说着,双手将信件呈上。念安视线瞄到墨迹未干的佛经,一眼就认出是平安经,右上角已经积了一指厚的经文。

 

“嗯。”方朗神色淡然,笔墨纹丝不滞,直到写完一张纸,才搁下笔。

 

一目十行看完,方朗嗤笑一声。

 

妹妹的生忌快到了,想让他回去祭拜妹妹。

 

父亲和继母的算计他都无需费心猜度。往年他回去,方家连房子都不会为他收拾出来一间。

 

念安眼观鼻鼻观心,深深同情自家大人。他自小跟在方朗身边伺候,对方朗和方家的再清楚不过。心里期盼着今年大人不要回乡。

 

方朗随手拿过纸张,寥寥几字拒绝父亲的提议。

 

“慢慢送回方家。”临到日子送到就行。

 

念安一喜,问道:“大人,今年真的不用回去了?”

 

见他喜形于色的模样,方朗无奈一笑,“这么高兴?”

 

“当然了,每次您回去看小姐,方家老爷茶水都多喝三壶!骂您那唾沫我都忍不了!”念安哼哼不满,拿着信出去。

 

方朗狭长的杏眸一冷,方家的账,他心里从未忘记。

 

方家原是京城人。方朗六岁那年,母亲病亡,不到半年,父亲就娶了续弦。继母刚诊出身孕,就听闻叛军马上攻打京城,方家举家逃难。

 

在南下途中,他的亲妹妹不慎走失。方朗要回去找,却被父亲压着离开,年幼的他无能为力。

 

后来在扬州定居,方朗央求父亲寻妹妹,总是被继母阻止,直接为妹妹立了墓。方朗和继母的关系至此决裂。

 

等到异母弟弟两岁,身体健壮,方朗在家中的地位急转直下,连读书的资格都没有。

 

幸亏方朗早早开蒙,五岁能文,读书的念头很坚定,自己偷了家里的钱去学堂。父亲要脸面,学堂的先生有父亲的友人,他说不出让儿子辍学的话来。

 

这些年,方朗一直在南边找。等到中举,有了自己的人脉,他开始沿着当年的南下路线找妹妹。可惜两年过去,一无所获。

 

方朗算过无数次当年的场景,他自小记忆好,每个人说的话,做的事,他都记得。

 

方家离开的早,又是和姻亲故旧五家人一起,人哪有那么容易失踪?何况妹妹身边有一个奶嬷嬷,两个丫鬟伺候。方朗一直怀疑有人在背后算计,头一个就是继母,可是十几年来,他都没找到证据。

 

望着案几上厚厚的经文,有平安经,药师经,也有往生经。

 

方朗颓然靠在椅背,他心内矛盾,既心存侥幸,希望妹妹仍在人世。又怕有个万一,妹妹岂不是连个供奉都没有。

 

耳边还残存着继母恶毒的话语,你妹妹自小长得好,说是小仙童都有人信。三岁的小女娃,又是那样的大逃难,能有什么好下场?哼,不定在什么污糟地方呢,找到了也不怕玷污方家读书人的门楣!

 

方朗双手握拳,狠狠砸向桌面。

 

——

 

立春已过,冰雪消融,绿叶慢慢伸上枝头。

 

喜事一件接一件。

 

宁清刚收到林掌柜的消息,夏家成功搭上广储司,年后户部的皇商名册正式有了夏家的姓名。

 

高楼已起。

 

宁清欣喜,夜里陆长野回来见她眉眼俱笑,含笑问:“碰上什么好事了?”

 

宁清眉眼弯弯地看向他,轻声道:“夫君回来得早,不是喜事?”

 

今天是小公主的满月宴。她生母杨嫔是皇帝新纳的嫔妃,颇为受宠,小公主的满月宴办得隆重。

 

宁清陪着陆老夫人进宫庆贺,陆长野还兼着御前侍卫的差,也要参与安排护卫差事。

 

现在天还没黑,陆长野居然就回来了。

 

陆长野眼眸一闪,压低声音问:“夫人嫌我回来晚了?是为夫的不是。”

 

换好常服,陆长野抱着人坐下,手指轻柔摩挲她的耳垂,今日宁清没戴耳饰,装扮素淡。

 

人都说耳朵厚,盛得住福气,是福相。可是宁清的耳垂很薄,陆长野轻轻撇嘴,民间俗语罢了,宁清的日子好着呢。

 

“今日宫宴二皇子妃又找你麻烦了?”陆长野柔声问。

 

宁清微微仰头,不在意的道:“只是说了两句。我还没开口,就被三皇子妃顶回去了。”

 

她目不转睛盯着陆长野,不到一年,这个男人的威势愈发凌厉,以前还能看出少年将军的锐气,如今宁清觉得自己都看不清陆长野的眼神。

 

三皇子妃会主动替她对抗二皇子妃,也是想向陆长野示好。

 

“我过两天去寻三皇子喝一杯。”陆长野缓缓开口,宁清诧异抬眸,是三皇子而非皇长孙?

 

心中好奇,但宁清一向不问他官场上的事,不好追问。宁清轻轻哦一声,沉吟片刻才问:“二月十九是观音诞辰,皇长孙妃央我要些供香,为腹中孩儿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