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唯一 作品

第233章 产业发展(第2页)

 “病毒爆发前,春种工作已经完成,但因为缺乏悉心照料,粮食长势并不是很好。咱们现在要做的,就尽最大的努力,保产量!”

 “当然,现在安全区外面虽然已经经过了部队的清剿,但依旧存在一些未知的危险因素。”

 “所以,咱们的工作重点,就是选取一部分地力较好,容易浇灌的耕地,在周围拉上铁丝网,将之打造成集约化的生产农场。”

 “劳作之时,会有无人机全时段巡航。同时,183旅这边也会派出守备部队,进行全程守护。安全方面,基本是可以保证的!”

 “现在,整个安全区,和平镇加上窑街地区,只有有三万余人口。所以,咱们的农业生产恢复,将会循序渐进。”

 “初期,我们会优先保障粮食作物的种植和生产,确保大家的主食供应。同时,也会适当种植一些蔬菜和水果,改善大家的饮食结构。”

 “除了农作物之外,全县规模以上各类养殖场600多家,年出栏生猪17万头、肉羊9.5万只、肉牛3900头,家禽60万余只。”

 “这样饲养牲畜中,很大一部分都变成了丧尸兽,但未感染的依然不少。所以,接下来,咱们同样会成了一批集中化的养殖场······”

 农业生产方面的头绪极多,涉及方方面面的准备工作。

 薛兴明详细的介绍着每一个环节,从化肥的储备,到农业机械的维修和调配。

 从农业技术人员的组织,到农民的动员和培训。

 他都讲的十分细致,每一个细节都不曾遗漏。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等薛兴明讲完整体规划之后,墙上的时钟已经指向了十点四十分,李海林直接宣布休息十分钟。

 休会间隙,刘同站在洗手间的镜子前整理的衣服。

 在他身旁,薛兴明正拧开水龙头在洗手,这位前副厅级干部,即使滔滔不绝的讲了一个多小时,依然是精神奕奕。

 “薛主任,之后的农业建设方面,有什么需要配合的,您尽管开口······”刘同一脸热情的打着招呼。

 “好你个老刘啊,陆书记这要是不专门强调,你就不打算配合了是吧?”薛兴明转过头,一脸戏谑的说道。

 听到这话,明知道他在开玩笑,刘同还是认真的说道:“嗨呀,您这说的是哪的话啊。别的不说,我老刘自己就是血肉之躯,就需要吃饭的啊。农业生产可是关系到咱们所有人的生存,我肯定全力配合!”

 薛兴明擦干手,拍了拍刘同的肩膀:“老刘,我就是开了句玩笑。虽然世道艰难,但只要咱们跟着陆书记一起奋斗,总有成功的一天。”

 听到这话,刘同立刻挺直腰杆,重重的点了点头。

 等两人走出卫生间,走廊上参会的代表们一边抽着烟,一边三五成群的互相交流着。

 宣传中心的王翰宇带着人,举着摄像机,来回穿梭着。

 这个曾经的军事发烧友,此刻正兴奋的指挥着摄影师,记录着每个历史瞬间。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激情和使命感,他知道,这些影像资料在未来将会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或许在很多年后,这些场面将会作为纪录片的材料,一遍遍的播放,让后人铭记这段艰难而又伟大的历史。

 十分钟的休息时间很快过去,代表们纷纷回到会议室,等待着接下来的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