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传输瓶颈(第2页)
李锐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显然这个情况比他预想的更糟。
“首长,情况比预想的要坏,如果没有卫星频段提供超视距,低延迟的中继通信,单靠无人机自身的数据链进行视距传输的话······”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想着怎么样才能解释的比较通俗一些:“首先,信号延迟会非常明显,可能达到数秒甚至更长。其次,有效通信距离将被严重限制,在平原开阔地环境下,最大也不会超过五百公里。这意味着我们的侦察范围和打击反应时间,都会被压缩在一个极其有限的范围之内,无法发挥这些装备应有的战略价值。”
听完李锐的话,陆诚明白了,他把事情想的有些简单了。
于是,他立刻追问:“有没有替代方案,或者可以有效扩大数据传输距离的方法?”
李锐重重的叹了口气:“方法倒是有几种,但都远不如卫星中继理想。”
他掰着手指数道:“最理想的是专用的空中无人中继制导机,就像小型空中基站,能大幅延伸控制距离,但我们目前没有这类装备。
其次是系留通信无人机,用一根长长的电缆连着地面供电和通信,升到几百米高度当中继点。但这东西覆盖范围太小,抗风能力差,移动不便,效果非常不理想。”
他顿了顿,然后继续说着:“至于在地面修建固定的中继通信站点,其他地方基本没电,环境也极度危险,短时间内也不现实。”
“所以,排除下来,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法,只有两种。”李锐竖起两根手指。
“哪两种,快说!”陆诚催促道。
“第一种,”李锐放下第一根手指:“预设航线自主飞行侦察,我们提前规划好无人机的飞行路线和侦察区域,让它按照程序自动执行任务。优点是简单,不受通信距离限制,理论上可以飞很远。
但致命缺点是,侦察过程中无法实时回传图像和数据,我们只能干等着它飞回来,落地后才能下载存储设备里的信息。
而且,途中一旦发现新情况或者需要调整任务目标,我们根本无法进行动态干预,灵活性几乎为零,在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下,等于是失去了先机。”
“第二种,则是利用我们现有的无侦-6远程战略侦察无人机来中继通信。它们除了是优秀的侦察平台,其数据链系统也具备强大的空中中继能力。
我们可以让多架无侦-6升空,在指定空域盘旋,彼此之间建立多跳中继链路,构建一个覆盖范围广阔的空中通信网络。
理论上,通过这种接力方式,可以将我们地面控制站的有效指挥控制距离,大幅延伸至2000公里以上!”
请收藏本站:www.31ec1.lol。笔趣阁手机版:m.31ec1.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