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九道 作品

第291章 火烧东林书院(第2页)

 邹元标看着这些被抬出的财物和女子,冷笑连连,随后从怀中掏出一柄折扇,缓缓打开,举过头顶。

 一脸正色地说道:“当年顾宪成与老夫一同创建东林书院,顾宪成临终之时,将这把折扇留给了老夫。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把折扇乃是当年在京城花了二十文钱买的。

 题词是顾宪成口述,老夫执笔写的。

 这便是顾宪成留给东林书院唯一的东西。

 再看看如今的你们,打算把这几十箱金银珠宝、古玩字画,还有这几十名青楼女子,说成是老夫留给你们的,还是顾宪成留给你们的?

 讲学授课本是何等庄严之地,如今竟藏污纳垢到这般地步,你们还有脸说出忧国忧民的话?”

 说着,邹元标冷冷转过头,看着在场的一众学子,说道:“你们当中,有些人用心不良,蓄意攻击朝政,其罪当诛。

 但也有些人是受人蛊惑,本心不坏。

 今日,老夫便要告诉你们,若要做人,便要做海瑞那样的道德君子,如此世间便会少些歼侫小人,多些道德君子。

 若是入朝为官,便要做张居正那样的治世能臣,辅佐君王,让百姓安居乐业之能臣。

 而不是像老夫这样的穷酸腐儒,仅凭一腔热血便空谈忧国忧民。

 更不能像高攀龙、汪文言这样的伪君子,打着忧国忧民的旗号,实际上却男盗女娼,尽做些藏污纳垢之事。”

 说完,邹元标径直走进东林书院,在官应震、王绍徽、田尔耕、张维贤的陪同下,转了一圈之后,不禁叹息一声:“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随即,命人取来火把,浇上火油。

 邹元标站在东林书院门口,仔细端详着门上的两幅对联,随后苦笑着摇了摇头,从士兵手中接过火把,直接扔了进去。

 顿时,火光冲天而起,浓烟滚滚。

 高攀龙、汪文言二人见状,气得目眦欲裂。

 黄尊素则目瞪口呆,满脸的不敢置信。

 在场的一众东林学子也全都傻眼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当年的东林元老、东林魁首邹元标,竟然会亲自火烧东林书院。

 随着大火熊熊燃烧,邹元标整个人仿佛瞬间苍老了许多,精气神大不如前。

 反观高攀龙、汪文言等东林党人,个个面如死灰,哀嚎连连。

 不少学子更是抱头痛哭,甚至有人试图不顾一切地冲入火场。

 邹元标环顾一圈后,转身对张维贤说道:“英国公,让士兵放开那些想要冲进去的人吧。

 他们若一心想为东林书院殉葬,就随他们去吧。”

 张维贤闻言点了点头,一挥手,士兵们纷纷松手。

 于是,数十名东林学子毫不犹豫地冲进了火场之中,但更多的人还是停在了外面。

 有人跪地痛哭,谩骂邹元标等人。

 有人则精神恍惚,一言不发。

 还有不少人如梦初醒,面露羞愧之色。

 这时,官应震和王绍徽二人对视一眼,彼此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随后官应震直接下令,将那些开口谩骂、痛哭流涕的学子全部抓起来。

 对于那些一言不发的,他们则暂且不予理会。

 随着士兵们动手,在场的学子们全都大惊失色。

 他们本以为火烧东林书院这事儿就此告一段落,却没想到居然还要抓他们。

 高攀龙更是双目通红,恶狠狠地盯着邹元标,骂道:“邹元标,你这个老匹夫!

 如今东林书院已被你焚毁,你还想怎样?”

 邹元标默不作声。

 官应震和王绍徽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上前去。官应震冷笑着说道:“景逸先生,您急什么呢?

 我们不过是想成全这些学子罢了。

 他们不是整天喊着忧国忧民,想要为天下百姓做点事吗?

 我们这些做前辈的,自然要成人之美。”

 王绍徽也笑着点头附和:“没错,年轻人想要为国出力,我们这些前辈理应成全。

 放心,我们不会为难他们的。”

 高攀龙听着二人的话,心情愈发沉重。

 他自然不会相信这两人是什么善茬。

 汪文言更是面露狰狞,狠狠瞪着他们,质问道:“你们这两个奸佞,到底想干什么?”

 官应震嘿嘿一笑,说道:“既然这些学子骂我们是奸佞,觉得自己比我们高尚,那就把他们的功名全部革除。

 而且,本官稍后会上报陛下,禁止他们家族三代之内参加科举。”

 听到官应震的话,高攀龙和汪文言当场愣住了。

 三代禁止参加科举,这意味着什么?

 要知道,江南官绅世家培养人才入朝为官,往往需要耗费数十年的时间,三代人接力,至少也得四十年往上,甚至更久。

 如此一来,这些江南士绅家族无疑会被打回原形,沦为白身,这简直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站在一旁的王绍徽暗自惊叹,这位官大人手段确实够狠。

 原本只是革除这些学子的功名,禁止他们参加科举,没想到官应震居然临时加码。

 要上奏陛下,让这些学子的家族三代都不能参加科举。这一招,确实够绝。

 起码他王绍徽还做不出这么狠的事。

 高攀龙和汪文言彻底疯狂了,看着二人,刚想冲上前去,就被几名锦衣卫死死按倒在地。

 这时,王绍徽笑着说道:“二位先生,别激动。

 虽然他们没了功名,三代不能参加科举,但老夫自然不会断了他们的生路。

 好歹老夫之前也是国子监祭酒,秉持着有教无类的原则,一视同仁。

 老夫会把这些学子全部带回京师,让他们前往辽东军前,为国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