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猪飞 作品

第307章 投资糖厂的想法(第2页)

制。

“内江的甘蔗种植,大概有多少亩”一名建设厅官员说道:“怕是得有30多万亩,总产量在18亿斤(90万吨左右),占全县土地的70%;另外,资中、简阳和资阳等在沱江西岸30华里以内的地区,甘蔗种植面积同达总土面积的百分之七十到八十。”这是好事啊,说明这个地区本身就在种植甘蔗,而且原材料非常的丰富。当然,这边的甘蔗品质榨率不高,产量不大,这也是一个弱势。正因为如此,这次陈光良准备购入2万斤的甘蔗,让内江实验种植,提高原材料。“老哥,这内江有没有投资超过100万的制厂”“陈先生您说笑了,别说100万,就是50万的制厂也找不到,都是些小工厂。100万的制厂,整个川蜀也找不出一家,我们都是土塘制法。不过这几年土塘的日子难过,粤和洋塘联合冲击内江制,走向了下降时期,外的销售量占据了川蜀的一半还要多。这样的结果,造成了内江的蔗业缩小,价低落,业停滞,金融混乱,小资本家倒闭。”还挺有见识的。“老哥,那我问你,如果我在内江招股,吸引资金,顾虑你这样的小工厂主加入进来,我们一起投资一家现代化机械的榨厂你个人是否愿意”他突然想到,沪市资本家比较擅长的一个事情——招股,他的本意不是赚多少钱,而是为了华夏抗日的实业而奔波。小工厂老板惊讶的看着陈光良,试探性的问道:“您是”这时候,有建设厅的官员介绍起来:“这位陈先生是华夏现代化白产业的奠基人,粤省的机制,就是在他的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他不仅懂甘蔗的品质,而且也非常精通现代化榨厂的承办。”小工厂老板震惊起来,原来真是个大人物。随后,他说道:“愿意是愿意入股,只是这样一来,我们传统榨厂岂不是一点没有生产的机会了”陈光良笑道:“没那么夸张,我办机制厂的目的,只是抵御外来白的冲击,土制作依旧有市场。”“这样的话,得投资多少”“酒精厂和制厂一起办的话,预计得500万吧,而且只是日榨甘蔗500吨的工厂。”时至今日,制设备的价格已经上涨不少,原来日榨1000吨的设备,已经从70万美金涨回110万美金。这样的工厂,陈光良也办不起了。不过日榨500吨甘蔗的工厂,相当于日产机制70吨左右,这也是前世川蜀在抗战期间,最大榨厂的10倍左右。在内江招股集资,只是个象征性的意思,有人加入进来,估计也不会有多少资本。但这样一来,这些加入进来的股东,就能帮助这家工厂立足下来。接下来的数天日子,陈光良等人在内江详细的考察,甚至还去了隔壁的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