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所托非人

皇帝看了下边的这位御史。

 嗯!是太上皇的死忠。

 他真的没想到,太上皇能拉全体达官显贵入局。

 这怎么办?

 史信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出。听到那御史的话后便禀到:

 “陛下。

 臣也是勋贵世家出身。

 这勋贵之家要维持朝廷的体面。这花度上往往入不敷出。

 除了北静王这般索取无度的。大多不过暂向盐道借个几万两银子。

 要不是家中艰难,世家们都是要脸的,哪里会真个去借。

 李御史,这事情是不一样的。他们和北静王不是一回事。”

 史信这话直接把北静王和众勋贵给区别开来。要是按李御史这大面积波及,那便不用搞北静王了,大家一起反了得了。

 惹了众怒,那可不是好事情。皇帝也不可以。

 那御史台那边,也是不能干。便又有御史站出来。

 “忠靖侯,哪里有不同,大家拿了不都是花费掉了吗?有什么不同?

 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

 史侯的话有违圣人之道。

 陛下,天下事,最重公道。不可厚此薄彼啊!”

 “王大人,什么叫花费?

 花在日常开销那叫花费。

 若是拿着这钱勾结朋党,那叫不轨。

 前不久的事情还殷鉴不远。

 北静王能和别人一样吗?”

 说到这里便偷偷看上边的皇帝。心道,这勋贵们的账也没有多少。

 一要不你直接自己补上。这样马上就能刁买全体勋贵,达官的人心。那还不马上跪满地,皇帝圣明,皇恩浩荡啊?

 我可是给你刚刚拿了三百多万银票回来的。几十万拿出来还不是手拿把掐。

 能赚全体达官的人情,也是大赚特赚了呀!

 再不济,皇帝把这些达官们的账目给平了,就地化债。如果北静王不服,也免他十万两银子,照样收买人心。

 史信算计着,就听皇帝在上面说道:

 “史爱卿所言有理。

 勋贵们确实是手头拮据。

 那便除了北静王以外,大家的款项可暂缓偿还。等缓过来手,再还不迟。”

 史信在那里一下子呆住了。你这是弄啥咧?这是什么操作?

 北静王那边拿了钱笼络权贵,都笼络不过来。你倒好,给人家记上账了?你是怎么想的?

 史信都想自己掏钱把这账给还上了。

 可是这钱他不能出,恩从上出的道理他知道,他要是出了这钱,那就是个大傻子,不但白花钱,这还是取死之道。

 他真的是无力了。耷了个脑袋想着书上记载的事情。要不是书上写皇帝最后胜出,他都想改换门庭了。这是个葛朗台吗?

 不过想想,那些被他要过钱的那些勋贵,他们欠内务府的钱,哪一笔不是有来由的?

 都是你老子花出去,人家顶的名欠的。要不然内务府能给钱赏借吗?

 你倒好,登基之后就往回要。这就是个不讲情面,刻薄寡恩的。怪不得那些勋贵明知道你是日后的天,也不站在你这边。

 正思量间。有太监来报:

 “太上皇驾到。”

 众臣和皇帝,忙去接驾。

 礼毕,太上皇站在太和殿殿上。

 “众卿,昨日朕听闻忠靖侯带了扬州的密账回来?

 昨夜,朕心实是难平啊!

 大家原来都过的这么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