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新供
待殿内沉寂下来,余少云缓声续道:“十月怀胎最是磨人,本宫按宫规着人给两位良人各备了两名教养嬷嬷,也好在跟前照拂。”
吕书妍与曹予衡捧着暖手炉的指尖悄然蜷缩,纵然心中万千不愿,也只能敛衽谢恩:“娘娘思虑周详,妾身多谢娘娘恩典。”
谁不晓得皇后赏下的嬷嬷名为照拂,实则是安插在她们身侧的眼线,这后宫之中,何曾有过平白无故的“恩典”?
在启元宫稍坐一炷香时分,众嫔妃便在余少云带领下前往慈宁宫向沈太后请安。
“查案固然要紧,皇后也当顾惜自个的身体。”沈太后虚意关切一句,随即话锋转向案情,“皇后,哀家听闻,长门宫焚物一案,竟牵扯到贤妃的贴身宫女冬喜?”
余少云欠身回话:“回母后,虽说现有证据皆指向冬喜,但这般确凿的证物未免太过刻意,倒像是有人蓄意栽赃。因此儿媳已命慎刑司继续彻查此案。儿媳坚信,此案定会与另外三桩案子一样,必会水落石出,真相昭然。”
“皇后有此信心是好的。”沈太后转动着手中佛珠,“哀家也盼着后宫能早日恢复往日的宁静,不再被这些乌烟瘴气所扰。只是,这接连发生的案子,实在让人忧心忡忡,若不尽快解决,只怕后宫人心惶惶,更不利于皇上的安心治国。”
“儿媳明白母后的担忧,定会竭尽全力,不仅为了后宫的安宁,也是为了皇上能无后顾之忧。儿媳已命人加紧了所有案件的调查,相信很快就能揪出那些藏在暗处兴风作浪的人,免得有些人总以为宫里能容得下无法无天的勾当。”余少云眸光微沉,语气带着一丝深意。
“皇后既有此志,哀家便心安了。只是这案子迁延日久,难免人心浮动。”沈太后捻过两粒佛珠,落在蜜蜡间珠上,“总归是及早真相大白为好,莫教外人瞧着,这宫里连桩案子都勘破不了。”
“母后,昨日,儿媳命慎刑司将知情的冯秀女和宫女小荷都抓去审问了,想来应该有线索了。儿媳要回去查案了,就先行告退了。”余少云不耐烦听沈太后反复施压的话,“佳婕妤,柳良人,向太后娘娘告退,该去查案了。”
见她没有点贤妃的名,沈太后不悦地道:“皇后,哀家记得,是让贤妃、佳婕妤和柳良人协助你办案的,你现在是什么意思?”
“母后,虽然长门焚物案,或许是有人蓄意栽赃,但不代表冬喜就完全没有嫌疑,贤妃已主动避嫌,儿媳又怎么能强行让贤妃继续参与呢?”余少云顿了顿,“而且佳婕妤心思缜密,有她在,足矣。”
“娘娘谬赞,妾身不过是在旁略陈愚见,哪里担得起‘心思缜密’四字?此案自始至终皆由娘娘掌总权衡,从甄别证人言辞到推敲案情脉络,皆是以娘娘慧心为主。妾身不过是偶有浅见,在娘娘面前班门弄斧罢了。”谢知意淡定地解释,“还请娘娘收回这番夸赞,莫要折煞了妾身。”
“皇后,哀家令贤妃、佳婕妤与柳良人辅佐于你,不是让你可以借此推诿的。”沈太后将佛珠重重置于榻几之上,玉珠相击发出清越之声:“贤妃乃皇帝亲封四妃之一,素以沉稳端方着称。其主动避嫌虽显体贴,然此事关乎后宫安定,容不得丝毫轻忽。长门焚物一案非同小可,背后或隐有更深层之图谋,若处置失当,恐致宫闱动荡,更累及前朝政局。你身为六宫之主,当明担当之责,不可因私谊而有所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