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普普 作品

第八十二章 三页

程子坚此时脑子里都是方才写的文章。

 他自觉破题方向比起往日颇有进益,构思也是历年来最佳,至于行文,更是一气呵成。

 只是今次时间仍旧不够,写得还是慢些,结尾也潦草了。

 他一时又是期待,又是不安,难得有一回,居然等不及想要快点看到成绩公布。

 此时听得来人报信,程子坚有片刻走了神,竟是没怎么听清,愣道:“什么?”

 那人又说了一遍,道:“外头有个抚州来的娘子,说要找你。”

 边上正有同窗在。

 那同窗不免问道:“子坚你成家了?怎么从前没听说过?”

 “不是,我没有成家啊。”

 程子坚也有些茫然。

 他父母早亡,是长姐拉扯大的,为了读书,家中田产卖尽,进京的盘缠还是姐姐跟姐夫一道凑的,正一心读书,只图早日有个出身好做回报,哪里有什么家室。

 更何况自己虽在太学,却是下舍,两年不曾升舍,要是今次还不能得进,转眼就要被撵回原籍,京中哪个好人家会看得上这样的外州女婿?

 顾不得发问,程子坚心中已是生出几分不好的预感来,拔腿就跑。

 抚州来的娘子,除却自己姐姐,还能有谁?

 但两地相隔千里,家中又有个小侄女在,若不是出了事,长姐怎么会抛下一切,远上京城?

 程子坚一路狂奔,等到了正门外,四下找了一圈,仍不见人,正紧张间,就听后头有人小声叫道:“小坚。”

 他连忙转头,只见不远的角落处站着一人,粗布麻衫,头上用布包着,正朝自己招手。

 那人五官分明还是记忆中模样,但面庞、神态,俱已沧桑太多,竟是叫他有一瞬间不敢相认。

 “姐!”

 程子坚悲喜交加,终于还是喜色更重,几乎是蹦也似的跑了过去。

 他拉着对面人的衣袖,上下看了又看,问道:“阿姐怎么来了!路上可好?家里可好?吃了饭没有?”

 “都好,都好。”那姐姐应道,先掸了掸程子坚肩膀上不知哪里蹭到的灰迹,方才又把躲在自己身后的女儿拉了出来,“小莲,快叫舅舅,在家不是总念叨舅舅的吗?”

 小莲头也不怎么敢高抬,声若蚊蚋地喊了一声“舅舅”,又躲回了亲娘身后,只偷偷探出半只眼睛去打量那“舅舅”长相。

 一瞥之下,程子坚根本看不清外甥女,只惊道:“一转眼,怎么小莲已经这么高了!我先前抱她哄睡的时候,还是小小个的!”

 “这都几年啦!你都生胡子了,还不兴小莲长大些?她六岁,是个正经丫头片子了!”那姐姐笑道。

 姐弟二人久别重逢,自有一番契阔。

 若是宋妙在此,多半一眼就能认出,这姐姐跟外甥女就是前日在自己门外躲雨,今日又在粮铺外偶遇,自称来京中投亲的母女二人。

 等得知那姐姐程二娘带着女儿已是到了两天,眼下借住在广济寺,程子坚不免责怪道:“都来几天了,怎么不先来找我?”

 “我打听过了,听说你们正考试,就怕分了你的心。”程二娘解释道,“况且那寺庙住得挺好,我还接了些活计,补补缝缝的,多少能贴补些。”

 然而再问她怎么忽然来京,程二娘脸上的笑就挂不住了,勉强道:“你姐夫不在了,族里就做主给他这一支过继了个小儿,说要承宗,叫我带着小莲回娘家,把屋舍腾挪出来。”

 “这……这不是吃绝户吗?!简直欺人太甚!”

 程子坚听得心头火起,忍不住骂道:“小莲难道不是他家枝脉?阿姐这个做亲娘的不同意,怎么能强行过继!等我……等我……”

 然而他等了半天,却只等出一句:“等我回去,就去衙门告官!”

 “罢了,你读书要紧,别为这些个杂事分了心。”程二娘道,“也不止我一个,去年临街的管大家的也被撵回去了,她可是有一子一女傍身的,硬是给族里发嫁出去。”

 程二娘晓得弟弟秉性老实,不敢说自己已经告过官,全无作用——那族长绕过自己名分,直接把那嗣子挂在了公公婆婆名下,便是官府出面,又能如何?

 “我一个寡妇带女儿,日子艰难,倒不如进京来,跟你也有个照顾,也能谋些生计——这里补一件衣服都比咱们家那边贵两文钱哩!”

 见得程二娘强颜欢笑模样,又看后头躲着的小莲,程子坚心头万般愤怒,却也无处抒发,只好向着自己。

 能怪谁呢?

 寡妇带女,人人都想来啄一口肉吃。

 要是他能长进些,姐夫那些个族人想着姐姐有个成才的至亲在,说不定还顾忌几分。

 眼下自己两年未能升舍,少不得有同乡的探到消息传回去,怨不得什么妖魔鬼怪都跑出来了。

 程子坚只觉憋闷,恨不得立刻高中得官,回乡把那族中众人的脸全数打肿,再把姐姐房舍要回来。

 他忍了气道:“那广济寺也不是好住的地方,人杂得很,你和小莲都是女子,进进出出的,就连洗漱都多有不便,我给阿姐找个屋子租住吧?”

 “哪里就住不得了?”程二娘道,“你别管,你一个月补贴才几个钱,自己都不够花!你阿姐晓得做事!”

 她说着,又从地上提了个篮子起来,道:“我从乡里带了些土产过来,你拿去给先生分一份,也送些给同窗、好友,东西不多,只是个心意……”

 程子坚只好应了,心中越发忐忑。

 他不敢多说,更怕一旦张榜,要是不能升舍,被撵回原籍,不独自己无处可去,带着这远来投亲,无枝可依的长姐跟外甥女也不知前路。

 ***

 且不说程子坚因与至亲相逢,高兴之外,别有一番忧虑,另一头,那李都头家中,却是也因老家至亲,引出一桩事来。

 宋妙跟着那朱氏刚进了门,跟那李都头之妻打过招呼,正往里走,就听得对方道:“幸而你来了——你是京中土生土长的,知不知道哪里有好青州出身的厨子好找?”

 这话没头没脑,听得朱氏都有些糊涂,只道:“这是怎么了,没听说青州厨子有什么说头啊!”

 “还说呢,老李有个姨家婆嫁去了南边,今日不是我那婆婆六十大寿嘛,她特地托人千里迢迢给送了些土仪进京,又叫人写了信贺寿,说些早年事情。”

 “结果不知怎的,信上就提起她们两个小时候吃的一种卷饼来,说是特别软,又薄,拿来包了肉菜吃,味道好得不行,只是后来怎么都找不到了。”

 “因她嫁去的洪州,那地方是常年吃米的,找不到几个好白案师傅,就在信里头特地来问京中有没有那种饼,若有,叫把方子写了过去给她,实在想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