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小清新 作品

第147章 春秋霸主们果然一个比一个心脏

被嬴政阴阳怪气的嘴了一口,子婴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他大父这是生气啦?

 子婴:。。。。。。

 糟糕,糟糕,难道这么快就知道我准备把上林苑划拉掉四分之一啦?

 还是知道我今天带着叔叔和姑姑们去围观阉割小猪崽啦?

 唔,或者带着大家伙跟着刑徒一起搓煤球,下地种红薯啦?

 嗷!到底为什么生气嘛!

 “大父,您还在忙呐!您坐,您坐!您先忙着。我去帮您倒杯茶过来。”

 子婴边说,边悄悄往外挪屁股。

 不管为啥生气,先溜出去找辞糜打听打听。

 子婴刚准备起身溜走,就被嬴政提了起来,抱到腿上圈住了。

 “想去哪?朕已经忙完了。阿婴还是接着忙吧!”

 嬴政不急不缓的说。

 子婴:。。。。。。

 所以说,到底为啥要阴阳怪气呐?

 子婴一时半会溜不走,又猜不到。

 只得拿起笔继续画他的图纸。

 万一等会真的要挨揍,他就主动伸出右手。

 这样受伤了明天就可以不用做作业啦!

 字帖什么的,走开走开。

 数学什么的,不知道,根本不懂!

 子婴胆战心惊的画完图纸,看嬴政盯着一册竹简看,就有些好奇。

 自从纸可以大量生产后,朝臣们的奏折已经全部换成纸质的了。

 最近,墨轩又研究出了一种新的改良版本的纸。

 较之之前的更加挺括,洁白,看上去高级不少,子婴就写信让他裁到两尺来长。

 反复折成扇子式样,再在两头套上一个可以拆卸的活动书衣。

 最好是硬挺一些,厚一些的书衣。

 比如打磨光滑的木板就很不错。

 在木板上粘一个绢布,在折好的纸上,左右各套一个书衣。

 当拉开木质书衣时,就是一封两尺来长的奏折。

 合起来就是巴掌大的一块精致木板。

 集精致和实用于一身,一看就是有身份的人该拥有的。

 等扶苏把做好的样品送到咸阳给嬴政看过后,果然很合他心意。

 以后奏折用的纸就由他们云阳纸坊承包了。

 这种书衣也多多的来上一些,务必保证朝臣们时时都有十个八个的书封替换。

 让他能够循环利用起来。

 可以活动的书衣,当然没有必要用一次就丢掉。

 一件事件流程全部处理完毕,就可以把奏折取下来,分门别类的封存。

 如果哪一步未完成,就堆在谁的桌子上。

 等朕得空了就去各衙署溜达溜达,看谁桌上堆积的奏折最多。

 就能逮着谁摸鱼了。

 如果兢兢业业干活,还是一堆奏折,那就值得嘉奖。

 可以再给他多派些人手来帮忙。

 如果发现奏折上的内容,啥实际性的工作内容都没有,根本传不到下一个衙署,纯纯就是来给朕拍马屁的。

 就直接给他退回去。

 这么闲,不如下基层去种种田吧。

 ------

 嬴政看子婴收起手上的小本子,探头探脑看过来的样子,就知道他应该是忙完了。

 也不藏着掖着,大方的把手上的竹简递给他。

 子婴接过竹简一看,上面写的还是大篆。

 他这段时间除了每天的早课,带着胡亥认字也是功课之一。

 虽然他一开始对大秦的大篆和六国的文字不熟悉。

 但是,他认得隶书啊。

 而教隶书的教材,就是按照他的提议编出来的。

 在目录上写上隶书,正文用各国文字,挨个解释目录上的字在各国的意思,以及可以替换的字。

 于是隶书就成了他的反向认字词典。

 最近很是认识了不少大篆以及旧六国的文字。

 所以子婴拿到竹简后,看到开头就认出来了。

 这是《礼记-典礼篇上》。

 《礼记》是四书五经中的五经之一,与《诗经》,《尚书》,《周易》,《春秋》齐名。

 《诗经》主要收集的是西周到春秋中期的诗歌,是最为人所熟悉的,《风》,《雅》,《颂》之中各有名篇朗朗上口。

 全篇3.9多字,不到四万。

 《尚书》讲的是虞,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宗教,哲学,天文地理等,总共两万五千多字。

 《周易》主要讲的是卦辞和爻辞,以及对它们的解释,字数也不多,两万来字。

 《春秋》则是孔子编写的一部鲁国的编年体史书,讲的是鲁国从鲁隐公,到鲁哀公,这中间二百四十多年的历史。

 虽然记录时间长,其实成书总共才一万六千多少字。

 所以,就有有春秋笔法和微言大义的说法。

 一句话,你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中文的博大精深被诠释得明明白白。

 光对春秋的注解就又成就了“春秋三传”。

 虽说时间线是以鲁国的国君更替为记录,内容其实是对春秋各国之间的战事和有名的国君之间的事迹进行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