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第2页)

 他的曾祖父张耆,历任河阳、泰宁和山南东道节度使,后担任昭德军节度使兼侍中,被封徐国公,以太子太师的身份致仕。 

 祖辈显赫,代代为官。 

 出身这样的家族,张叔夜没有变成膏梁纨绔,反而读书习武。 

 年轻的时候,张叔夜就喜欢兵法韬略。 

 出仕后,张叔夜先在地方担任知县,后入朝为官,担任礼宾副使、通事舍人。 

 朝堂历练后,张叔夜外放为官,历任舒州、海州和泰州的知州。 

 随后再调入朝廷,担任库部员外郎,又转任开封少尹、尚书左司郎中、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和礼部侍郎。 

 最后,又外放为济南知府、青州知州兼安抚使,剿灭了宋江的叛乱。 

 这是个既有地方的治理经验,又深谙朝廷中枢运作的老官场。 

 除此外,张叔夜更懂得军事。 

 张叔夜去邓州任职,是之前完颜宗望带着金国的军队退走,张叔夜觉得机会来了,建议朝廷派遣一支骑兵,去截断完颜宗望退路,打金军一个措手不及。 

 只是,建议被否了。 

 朝廷的投降派不喜张叔夜,更是调张叔夜去邓州任知州。 

 这是个能出将入相的人,文武双全。 

 不仅如此,张叔夜曾斗过蔡京,不屈服蔡京的权势。他的官场斗争经验,以及军略远谋,都超过了李纲。 

 唯独,张叔夜没有李纲纯粹,也没有李纲在清流中的威望。 

 这样的人,应该大用。 

 赵桓心中有想法,打算让张叔夜先执掌开封府,肃清开封府的乱局,未来再进入政事堂,一步步的取代投降派。 

 赵桓做事,有足够的耐心。 

 一口气废掉投降派的人,虽然能办到,隐患却太大。操之过急,反而什么都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