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第2页)
“政事堂下面的兵部,却又负责军队士兵的编制、粮草兵饷的供应,以及基础的军事训练等,乃至于武举等后勤事情。”
“朝廷体系内,军队体系有相互制衡,也有配合补充,是个比较合理的安排。”
“关键,在于新设立的战区。”
“朝廷的枢密院、三个衙门和兵部是相互制衡,可以保证没有一家独大,不会集权于一身。”
赵桓说道:“可是地方战区,就算轮换武将,就算朝廷供应兵饷和粮食,也还是武将一人独大,这必须要改革。”
种师道心头咯噔一下。
的确如此!
这是他疏漏的地方。
可是地方上,也最容易出现武将独大的情况。一个能征善战的武将,必然有足够高的威望,这就导致难以只能,也会出现乾纲独断的情况。
种师道眉头深锁,说道:“是臣唐突了,没有想清楚。”
赵桓笑了笑,继续道:“一人智短,十人智长,集思广益,就能有更多的想法。朝廷能制衡分权,军队也一样。要分权避免一家独大,又要相互合作,确保军队有战斗力。”
种师道问道:“陛下,这可就难了,具体怎么办呢?”
“总不能,安排一个太监作为监军,或者安排文官当监军,去监督武将吧?”
“这样的情况在本朝,以及唐朝时,都有类似的情况。”
种师道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说道:“安排监军去,极容易出现瞎指挥的情况。派遣监军,其实就是以文驭武。”
赵桓说道:“当然不是!”
种师道眉头深锁,说道:“这样就难办了,陛下可有高论?”
赵桓回答道:“军队没有制衡的,那就设定制衡的。军中武将负责主战,那就再安排人担任政委,这个是之前没有的,朕单独设立。”
种师道问道:“什么是政委呢?”
赵桓解释道:“所谓政委,就是负责思想政治,也就是负责军中将士的思想,以及贯彻朕的决策,和武将平级。除了政委外,再设立参谋长。在唐朝时,有参谋官,又有行军参谋,设立参谋长,属于武将副职。”
“这样的设定,便是武将决定打不打仗,参谋长决定怎么打?政委决定为什么打?”
“尤其政委的存在,不隶属于武将,隶属上一级的政委。如此一来,对地方战区也就有了控制,不至于独大,也不需要惧怕武将。”
赵桓说道:“这是一个大框架,还有很多细化的问题,种公觉得如何?”
种师道回答道:“按照陛下的策略下,战区能稳定,不至于独大,却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同时,枢密院管总策略,战区主战,陛下是天决策一切。这样的策略下,臣没有异议!”
赵桓笑着道:“种公,这可是波澜壮阔的改革,你舍得辞官吗?不想把这最后的一件事情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