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赵佶捋着颌下梳理得一丝不苟的胡须,神情却没什么变化,淡淡道:“你们说皇帝要进一步增强武人地位,是怎么回事?”  吴敏回答道:“回禀太上皇,陛下要在全国各地设立战区,安排真正的精锐驻扎,而且让武将自行负责,不受文官管控。” 

 “一直以来,朝廷都是强干弱枝,吸纳地方精锐入禁军,确保禁军的绝对精锐,确保地方无法威胁到朝廷。” 

 “如今,陛下却要直接改变。” 

 吴敏说道:“如果往好的方面改,人人拥护,自然没什么。可是陛下却选择大踏步的后退,要破坏祖宗千辛万苦打下的基业,这就必须要制止。” 

 赵佶惊讶道:“这么严重?” 

 吴敏一副忧心忡忡的姿态,继续道:“太上皇啊,陛下让种师道执掌枢密院,已经剥夺了文官管控枢密院的权利,使得现在的武人尾巴翘上天。” 

 “再让地方有武人的军队,武人会变得跋扈,会变得不可一世。臣毫不夸张的预判,在不久的将来,武人的地位还会进一步提升,因为武人很会钻营。” 

 “当武人能干涉地方政务,武人的权利就更进一步。” 

 “当武人能管理地方政务,军政一体,武人就要乱国了。” 

 “这是我大宋朝建立后,绝不允许涉及的红线。” 

 吴敏郑重道:“陛下英明神武、文韬武略、天纵奇才。可是陛下的年纪太年轻,也太轻视武人的狠辣。武人一放就会失控,必须要死死压制,往死里压制才行。” 

 孙傅忙不迭的点头,表态道:“臣是兵部尚书,深知武人的骄纵和跋扈。这些武人得了点权势,就会无法无天。当他们掌握了权势,会危害大宋的根基,请太上皇明鉴。” 

 李棁正色道:“近年来,军队消耗的兵饷等持续增加,对朝廷的影响越来越大了。此风不可长,请太上皇三思。” 

 赵佶的神色也凝重起来。 

 提拔武人是改了祖制,朝廷会有很大的变化。 

 不能说吴敏提及的问题就错了,当然在赵佶眼中,也有些危言耸听,因为远远没到那个地步。 

 现如今,还没有哪个武将敢跋扈,也没有哪个武将敢撅蹄子。 

 赵佶没有表态,问道:“这事儿应该闹起来了吧?” 

 吴敏说道:“太上皇圣明,陛下指使右谏议大夫秦桧上奏后,引起了轩然大波。” 

 “以臣和李尚书、孙尚书等人为首的大部分官员,是反对更改制度的。” 

 “以李纲、宗泽和徐处仁为首的一小撮官员,则是支持改革,要加强武人的地位。” 

 “现如今,已经在朝廷中闹了起来。” 

 吴敏沉声道:“陛下也无法控制局面,最终决定三天后,在宣德门外搭建高台辩论,双方论礼,辩论是否更改祖制。” 

 孙傅说道:“陛下,朝廷中有六七成的官员,都在我们一方的。李纲等人一意孤行,那是不得人心的。” 

 李棁道:“陛下,臣等必胜!” 

 三人一副信誓旦旦的样子,似乎他们是必胜的。 

 赵佶哂笑两声,摆手道:“既然你们有六七成的官员支持,又是必胜的局面,朕这个无足轻重的太上皇就不需要参与,你们自行安排。朕还有事情要忙,你们都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