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第2页)

 从这个方面看,吴敏等人黔驴技穷,已经没什么手段。 

 有手段,不会去找太上皇。 

 赵桓召见了王宗濋和杨再兴,让两人管好禁军和内殿直的精锐。任何人要染指禁军,或者调动禁军,直接杀无赦。 

 实际上文官闹归闹,只要军队稳住了,一切都在赵桓的控制中。 

 赵桓放松了三天,李纲和吴敏双方的人都无比紧张,各自联络着人,导致整个东京城的舆论都在沸腾。 

 有支持皇帝改革的人,也有反对改革的人。 

 时间飞逝,转眼三天过去。 

 这一日,宣德门外搭建了高台供双方辩论。 

 李纲和吴敏等人纷纷抵达。 

 李纲一方有宗泽、徐处仁、张叔夜、胡直孺、秦桧和虞允文等人,吴敏一方有李棁、孙傅等一众文官。 

 双方齐聚,自成队列。 

 吴敏看着李纲,沉声道:“李纲,我一直以为你为国为民,毫无私心。所以当初太上皇禅位,才会举荐你。” 

 “没想到,一向刚直的李纲,却毫无底线的谄媚陛下,不劝阻陛下。你的无耻行径,注定会被记录在煌煌青史,会留下万世骂名。” 

 李纲却是一派从容姿态,不疾不徐道:“吴相公,私者一时公者千古,我做事情对得起天地良心。” 

 “不论你怎么反驳,都无法改变你只顾自己利益的事实。” 

 “一味的因循守旧,只会让大宋陷入困境。一味的只管自己不顾朝廷,只会留下骂名。我李纲的所作所为,日月可鉴。” 

 李纲沉声道:“你吴敏,敢这样吗?” 

 吴敏说道:“今日一辩,自会让你见识到天下人心。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你注定失败。” 

 李纲道:“走着瞧!” 

 双方争论几句,进入早就划定的区域。 

 从人数上看,李纲一方的人和吴敏一方的人旗鼓相当,分不出什么强弱。毕竟皇帝有威望,而阻拦皇帝改革的文官也有很多。 

 “陛下驾到!” 

 却在此时,有太监的喊声传来。 

 赵桓在太监的簇拥下,大步来到宣德门外。他的位置也在单独高台上,背对着城门,又居高临下,恰好能俯瞰在台上辩论的双方。 

 赵桓一抖袖袍,高声道:“今天辩论的方向,是军制的改革是否合理?现在所有人已经到齐,可以进行了。” 

 秦桧率先登台,向赵桓虔诚的行了一礼。 

 旋即,向周围拱手致意。 

 秦桧提起一口气,高声道:“舒王说祖宗不足法,如今圣主在朝,就应该顺势改革。” 

 “局势走到今天,如果不改变,昔日金人围攻东京城的惨状历历在目。” 

 “我们才过了几天好日子啊?现在就要因循守旧,要回到昔日的情况去。” 

 “在陛下的励精图治和改革下,大宋好不容易有了今天的一切,难道要重回过去吗?难道你们,想再度让金人的铁蹄践踏大宋子民的脊梁吗?” 

 声声话语响彻在周围,传入了周围云集的官员和士子耳中。 

 一时间,引起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