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赵佶一听赵桓的话,内心激动起来。  事情,成了! 

 有了皇帝的允许,他就可以四处走一走看一看,不会再被拘禁在京城。 

 虽说去地方上微服私访,身边有皇帝的人盯着,也不能大张旗鼓,更不能奢靡享受,还没有足够的权力,却比现在好了太多太多。 

 他,得了自由! 

 赵佶心中高兴,保证道:“皇帝放心,朕不会给你惹麻烦的。” 

 现在是建立信任的时候。 

 这一回去外面逛一圈回到东京城,不惹事,不扰民,皇帝对他就有了信任。将来,就能一步步修复父子关系。 

 现在的赵佶,已经没了夺权的心思,因为皇帝早就成了大势。 

 即便吴敏、李棁等人支持,也不具备夺权的可能。 

 满天下都是赵桓的人,军中士兵只认赵桓,且军队已经有足够的战斗力和震慑力,只要赵桓振臂一呼,士兵涌动下,赵佶连一个回合都扛不住。 

 实际上,没有夺回燕云十六州之前,赵佶就没了机会。如今皇帝夺回燕云十六州,傻子才会跟着他一起搅风搅雨。 

 顶多借助他太上皇的名声,做点小生意之类的。 

 恰是如此,赵佶的想法很简单,现在一步步和皇帝搞好关系。 

 未来他百年后,皇帝总不能再给一个恶谥? 

 更何况他的乖孙还在,还有乖孙帮忙,有机会争取到一个不错的谥号。 

 赵桓看着赵佶激动的神情,不知道赵佶怎么想的。可是一切在他的控制中,赵桓也不担心赵佶搞什么手段。 

 赵桓又提点了几句,嘱咐赵佶不能扰民,父子二人交谈结束,赵佶就急匆匆回龙德宫去准备了。 

 赵桓处理完太上皇的事情,想着官员调整的事情。 

 吴敏是宰相,被罢免了官职。 

 李棁是户部尚书,孙傅是兵部尚书,两个人空缺后,需要有官员补充。有了主要的官员调整,其他人也要跟着升迁。 

 这是一连串的变化。 

 在赵桓心中琢磨着人选时,周瑾走来禀报道:“陛下,杨时在宫外求见。他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看起来很疲惫。” 

 赵桓吩咐道:“终于回来了,传他立刻入宫。” 

 之前,杨时一直坐镇江南担任宣抚使。赵桓凯旋归来后,就传旨召杨时回京,因为杨时没有交接完事情,迟迟没有回来。 

 如今,可算回了。 

 周瑾传下旨意,没过多久,杨时风尘仆仆的进入垂拱殿内。 

 杨时回了京城,还没有来得及回家洗漱,就直接入宫,所以鬓发有些散乱,衣衫也有些褶皱,而且头发尽数变得霜白,愈发苍老了。 

 七十出头的杨时,虽然身子骨不错,却也老了。 

 朝廷中,很多都是老人。 

 在后续的施政中,这些精力不济的老人要慢慢的退下来,退居二线发光发热。只不过为国立功的人,都应该得到荣光,以荣耀致仕,才能不负他们对朝廷的付出。 

 杨时双手合拢,躬身行礼道:“臣杨时,拜见陛下。” 

 “赐座!” 

 赵桓吩咐一声。 

 周瑾搬来凳子,杨时坐下后立刻禀报江南的诸多政务。实际上经历了镇江府一战的屠戮,江南各大家族被收拾,都已经老老实实的。 

 杨时推动了盐钞的改革,已经放宽了管制,恢复民间盐业的经营。虽然短暂出现了赋税的减少,地方的生计却慢慢活了。 

 至少,百姓不会被逼死。  蔡京改革的盐钞法,朝令夕改,不断的收割江南百姓,导致无数商贩家破人亡,导致无数百姓无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