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不是个东西

简简单单几句话,打破了竖在叶烽和三兄妹之间的隔阂。

 叶明很想问叶烽,是不是因为他考上大学特意回来。

 又怕说错话让叶烽生气。

 好不容易破冰的关系再次降至冰点。

 为了挣钱还债,让每个儿女都有学上,父母生病不再四处借钱。

 叶烽不得不外出做工,长时间不回家,错过了他们的成长,再加上方小芝刻意为之的误导。

 跟叶烽确实没多少感情,全靠回忆叶烽还在村里时的日子。

 写信跟当面交流有太大的差别,更何况,上一次的交谈四人都很不愉快。

 情绪恢复平静后,兄妹三人都不知道要跟叶烽说什么。

 叶烽看向编了一半的凉席。

 手艺还不错,像个干熟练的竹篾匠,显然不是刚学了没多久。

 竹子编的凉席,编的好拿到镇上一张能卖两块钱。

 山里的竹子砍回来,从竹子变成厚薄软硬适中的篾片,有一系列工序,再到凉席需要费很多功夫。

 这边盛产竹,十里八乡的人都会这门手艺,家里用的所有竹制品都自己编。

 镇上人会买,可人口有限就限制了销量。

 再一个,现在的人都很节省,一根绣花针恨不得传三代。

 买一张凉席能用很多年。

 因此,这钱并不好挣。

 叶烽不知道叶明还有这手艺。

 前世的叶明除了念书,干些农活外,从不碰这些东西。

 他从小树立的目标就是要成为端公家饭碗的城里人,干农活是没办法的事,只是暂时的。

 潜意识里认为,如果连竹制品也会做,那就真正的成了农民。

 编了凉席难道是拿到镇上去卖?

 叶烽开口:“钱不够用?”

 叶明紧张的双手抓着裤腿,思索着跟叶烽说点什么打破僵局,听叶烽这么说怔了一秒。

 反应过来连忙说:“够的,家里有稻谷,碾成米背到食堂换饭票能省下些钱,婶子们经常给我们送菜和鸡蛋,每个月几块钱就够了。

 我没什么可以回给他们的,闲着也是闲着,就编凉席做为回礼。”

 以前他跟叶朝叶亮一样看不起村里那些粗鄙没素质的女人,不过是丢只鸡,丢点粮食,就能在村里骂上许久。

 粗俗难听的话翻来覆去的骂,走哪儿骂到哪儿,整个村子十几户人家都能听的清清楚楚。

 闲下来就东家长西家短的盘是非。

 也恨方小芝和叶炷的事爆出来后,她们在背后指指点点。

 可在他和叶敏叶慧变得心平气和,不再戴着有色眼镜看他们,村里人对他们也是充满善意的。

 每次他们从镇上回来,就有人送自家种的新鲜菜蔬、咸菜和鸡蛋来,新粮食下来每家都会送些粮食。

 过年杀猪,也会送块肉、两三节腊肠什么的。

 为什么村里人对他们的变化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