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镜像对峙,自我定义
我站在月光下,与那个“自己”对峙。
他——或者说是它——就站在我面前,身形与我完全一致,连那件略显旧了的灰色夹克都一模一样。
只是他的眼神空洞得可怕,像是被抽去了灵魂的提线木偶。
我不自觉地后退了一步,喉头干涩:“你是谁?”
对面的人动了,嘴唇微微张开,声音竟也与我如出一辙:
“我是你。”
我心头一震,仿佛有一道冰冷的电流从脑髓深处窜过。
理智告诉我,这不可能是真正的“我”。
可当他说出这句话时,我竟然在那一瞬间产生了某种动摇——如果我真的只是一个容器呢?
一个被复制、被操控的存在?
我没有再问,而是直接开启了“洞察之眼”。
一瞬间,视野中的世界变得不同。
对方的身影开始泛起淡淡的轮廓线条,就像是某种全息投影一般不稳定。
紧接着,无数破碎的画面涌入脑海——
那是……我童年的记忆。
破败的小巷,母亲抱着我低声哭泣,然后她将我放在一座废弃教堂门口,转身离开的背影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里。
接着画面突变。
我看到了另一个“我”,但那不是我的人生。
他在阴暗的地下训练室中接受残酷的体能和心理训练,每一次失败都会遭受非人的惩罚。
他的童年没有温暖,只有命令和服从。
两种记忆交织在一起,仿佛两条河流猛地撞上彼此,激起了滔天巨浪。
头痛欲裂,我几乎站立不稳,额头冷汗直冒。
我咬紧牙关,强迫自己继续观察,却发现越是深入,越分不清哪一段记忆才是属于“真正”的我。
“停!”我低吼一声,强行中断了“洞察之眼”。
眼前的“我”依旧静静站着,毫无情绪波动,仿佛刚才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我喘着粗气,胸口剧烈起伏。
这时,柳思思从我身后走了出来,脚步坚定而有力。
她走到我身边,伸手握住了我的手。
“你还记得我们在暴雨中找到第一个连环杀手的时候吗?”她轻声问。
我点头,那段经历刻骨铭心。
那是一个深夜,我们被困在一条老旧居民楼中,雨水从破损的屋顶倾泻而下。
但我们靠着一点点线索,一步步锁定了凶手的身份。
“当然记得。”我说。
柳思思转头看向对面的那个“我”,冷冷地说:“那么你呢?你还记得吗?”
对方没有任何反应,就像一台死机的机器。
“看,他没有情感。”柳思思语气坚定,“他是程序化的产物,是被制造出来的复制品。”
“复制?”我喃喃重复。
韩东的声音从通讯器中传来:“丁哥,我们监测到他的生命体征完全同步,心跳、体温、脑波,全都匹配。但他没有自主意识波动,就像是一个……预设好的模型。”
我盯着那个人,心中升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寒意。
他是我,却又不是我。
他是我曾经可能成为的模样,是系统为应对突发情况准备的替代品。
换句话说——只要他们觉得我不再合适执行任务,这个“我”就会立刻取代现在的我,接管一切。
我苦笑了一下,心想,原来我真的不过是一个工具罢了。
但我还活着,我还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选择权。
这就足够了。
“如果你是我,那你告诉我——”我缓缓开口,“你觉得,‘我’是什么?”
那个“我”终于再次开口,依旧面无表情:“你是逻辑最优解的载体。”
我愣了一下。
“逻辑最优解?”我重复了一遍,突然笑出了声,“所以,在你们眼里,我只是个解决问题的工具?”
“是。”
我深吸一口气,目光灼灼地看着他:“那你知道吗?正是因为我不是纯粹的逻辑体,才会一次次做出超出你们预期的选择。我有情感,有判断,也有……自由意志。”
说罢,我迈出一步,向他走去。
他没有动,只是静静地看着我。
直到我走到他面前,只差半步之遥,我才停下脚步。
“你说你是‘我’。”我低声说,“可真正的‘我’,从来不会放弃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