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孤者 作品

第300章 出关的钱有德嗅到危险!揭开南境钱家的遮羞布!(第2页)

 原本一直装作身体不适、偶感风寒的南境钱家在大萧都城的话事人——户部尚书钱有才,

 竟然一反常态地出现在了大朝会上!

 这让六皇子萧凡不禁想起,

 在来参加朝会之前,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曾向他禀报过:

 “两天前,南境钱家的家主钱有德成功突破到了传说中的洞天境大能,并且还顺利渡过了两道雷劫。

 这无疑给正处于节节败退困境中的南境钱家打了一针强心剂。”

 萧凡心中暗自思忖着,

 这南境钱家还真是天真得可笑啊!难道他们真的以为仅仅依靠一个刚刚踏入洞天境大能的高手,就能够扭转南境钱家那早已注定的悲惨结局吗?哼,既然如此,那本王就偏要打破你们的幻想!

 想到这里,

 萧凡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

 他随手将早已准备好的奏折递给了坐在龙椅上的父皇,

 然后静静地站在一旁,等待着父皇看完奏折后的反应。

 当父皇看完奏折的内容后,他立刻明白了自家老六的意图。

 毕竟,拿了人家的好处,自然就得把事情给办得妥妥当当的。

 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萧玉龙面沉似水,

 他那威严的目光如同一道闪电,扫视着台阶下的一众文武官员。

 突然间,他开口说道:“带囚犯钱有军上殿!”

 皇帝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在朝堂之上回荡,

 然而,这道命令却让台阶下的文武官员们都如遭雷击般呆住了。

 他们面面相觑,脸上露出惊愕和疑惑的神情,

 仿佛完全不理解皇帝为何会下达这样的命令。

 然而,在这一片惊愕之中,有一个人却显得格外不同。

 当听到“钱有军”这个名字时,他的脑袋像是被重锤狠狠地敲了一下,嗡嗡直响。

 这个人便是南境钱家在都城的话事人钱有才,

 同时兼任户部尚书一职。

 “不可能!不可能!”钱有才满脸不可置信地大喊道,声音中充满了震惊和恐惧。

 他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皇帝,似乎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此时,一些记性较好的官员们也终于想起了钱有军的身份。

 他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道:“钱有军不正是那个冒犯六皇子殿下萧凡,被在南境斩首的人吗?”

 ....

 一时间,

 朝堂上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

 众多文武官员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集中到了六皇子萧凡身上,似乎在等待他的解释。

 就连萧凡身边的诸多皇兄们,也都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他,

 显然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感到十分诧异。

 面对众人的注视,六皇子萧凡显得十分的淡然。

 他将目光求助的目光投向了自家的父皇。

 皇帝萧玉龙似乎对这一切早有预料,他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示意萧凡可以解释。

 毕竟,这次大朝会的目的之一,

 就是要坐实南境钱家谋反和勾结敌国的罪证。

 六皇子萧凡一脸淡然地再次将自家偷偷进行的“狸猫换太子”的把戏详细地讲述了一遍。

 这个过程虽然短暂,

 不到一分钟,但却如同一道惊雷,在满朝文武官员以及他的皇兄们心中炸响,

 带来了无尽的寒意和深深的担忧。

 众人面面相觑,心中暗自思忖着这一事件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

 他们意识到,一场巨大的风暴即将席卷而来,

 而这场风暴的中心,正是南境的钱家。

 果不其然,

 仅仅半小时后,一名身着囚犯服饰的中年男子被一队全副武装的精锐士兵押解着,缓缓地走进了议事殿内。

 那男子低着头,仿佛不敢直视任何人,尤其是户部尚书钱有才。

 钱有才心头一紧,他立刻明白,南境钱家的命运已经注定。

 这个被押解而来的中年人,无疑是钱家的关键人物,

 他的出现意味着南境钱家的末日已经降临。

 钱有才不禁哀叹一声,

 他知道,大萧都城的南境钱家之人肯定难以逃脱这场劫难。

 然而,他心中仍抱有一丝希望,希望在南境之内,

 还有一些钱家之人能够侥幸逃过此劫。

 在宽阔的台阶之上,

 皇帝萧玉龙端坐在金碧辉煌的龙椅之上,他那威严的目光扫视着下方的众人,最后停留在一旁的老太监冯公公身上。

 冯公公见状,立刻心领神会,

 他微微躬身,然后向前走了两步,站定后,

 他扯起那公鸭嗓子,声音洪亮地喊道:“囚犯钱有军供词!”

 随着冯公公的话音落下,整个朝堂都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手中的那份供词上。

 冯公公深吸一口气,然后开始大声宣读:“供词的内容!”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朝堂中回荡,

 仿佛要将这供词中的每一个字都深深地刻在人们的脑海里。

 供词中详细地揭露了南境钱家的种种罪行:他们竟然豢养了几十万武者私兵,这些私兵不仅数量庞大,而且装备精良,实力不容小觑。

 更令人震惊的是,钱家还与敌国大楚勾结,暗中进行各种非法交易,包括倒卖违禁军事装备和资源。

 不仅如此,钱家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竟然授意其附属势力贩卖人口,这种丧尽天良的行为简直令人发指。

 而且,据供词所言,南境内百分之七、八成的土匪水匪都是南境钱家的附属势力,

 他们在南境这片土地上为非作歹,严重影响了南境当地百姓的生活和社会的安定。

 冯公公的宣读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

 这一桩桩触目惊心的事件让台阶下的一些官员们听得胆战心惊,

 尤其是大萧皇朝另外三大世家的官员们,

 他们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额头上甚至冒出了一层细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