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也要去读书

 说开后,两人的关系好像更亲近了些。  对于这种情况,崔嬷嬷是最乐见其成的。 

 叶苏念她们刚吃完饭,赵里正就找来了。 

 这几天他都在盯着村里人修缮学堂,叶苏念都没怎么见到他。 

 打过招呼后,他便说起了正事,“四郎,村里教书的小院修缮好了,你看还需要我做什么?” 

 村子的学堂就在赵氏宗祠旁边的小院上。 

 李景谦把茶盏往里正面前一推,道:“村里有多少孩子能去上学?年岁几何?” 

 “有意向的只有五家,五个孩子,都有七岁出头。”现如今大家靠编垫子与卖虾蟹给胡老板,是赚了点钱。 

 可大家节省习惯了,都不舍得花那钱,万一自家孩子不是读书的料怎么办。 

 反正现在只要勤快些,也都能赚钱了。 

 所以,对于让孩子去读书这事,大伙虽然想,可也不是非要送他们去读。 

 对于这个结果,李景谦倒也不意外,孩子少,他也能省很多事。 

 “你让这些孩子的父母给他们每个人先准备好一个沙盘,可用竹子或是木头装订一个。” 

 刚开始的小孩,可以用这来练字。 

 “书籍那些你不用担心,我会冬竹去准备,若是都没问题了,后日辰时三刻可开始教学。” 

 李景谦明白赵里正的意思,便也不在往后推上学的时间。 

 赵里正听到这话,脸上的笑意更深了,“成,我一会回去就跟他们说。” 

 束脩这些之前还没修缮院子时,就已经说好了,一个学期每人,二两银子外加十斤精米白面。 

 这个束脩是村里人咬咬牙还能拿得出来的钱。 

 毕竟秋收后,若是粮食不够,他们还需要用银钱补粮税的。 

 对于这个束脩,李景谦没什么想法,他既然同意教书了,便不会去计较这些。 

 说完这事,赵里正便说起了最近胡老板那里要的海鲜多了不说,送货时间还越来越早了。 

 村里人出海打渔可不敢太早出去,而且打捞鱼虾时,往返也是需要时间的,有时候赶不上送货时间。 

 叶苏念一听,想起东江村海边这么大,海边礁石也多。 

 便道:“里正叔,你其实可以让村里的婶子们,晚上酉时后,等大潮汛退潮时,举着火把来海边捡拾蛤蜊、牡蛎、扇贝、梭子蟹、青蟹、龙虾这些,反正婶子们晚上也编不了垫子。” 

 而且,退潮时贝类的海物行动较慢,会搁浅部分在浅滩上。 

 “或是寅初时,让叔婶们也举着火把去海边礁石里,捡拾海胆、大螃蟹、海星、对虾、鲍鱼这些。” 

 这段时间赶海更容易收获满满,而且也不危险。 

 赵里正听了这话,忙得有些晕头的脑袋才反应过来,他怎么忘记了,海水退潮涨潮时,可是会带很多虾蟹上来的。 

 以前出海都想着打渔,沙滩上的海鲜大伙也不会在意。 

 所以这会赵里正他们才没有反应过来,因为村里人都习惯出海打活的新鲜的去卖。 

 “小叶啊,你能落户到我们东江村,真是我们的福气,乡亲们说的对,你就是我们村里的财神。”赵里正忍不住摇头感慨。 

 财神? 

 叶苏念的嘴角几不查的抽了抽,倒也不用如此称呼她,不过好像财神挺有钱的。  几人又说了一些事,新房的盖建进展的还挺顺利的,一直在赶工的大院先一步盖好了,里面正在铺上了地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