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洞天 作品

第179章 兵棋上的烽烟

兵棋上的烽烟

 1940年4月的渝城,天气依旧寒冷,

 春天的气息还未完全驱散冬日的严寒。

 然而,在已经开学一个多月的黄埔军校教室里,

 却是另一番景象。

 教室里的空气异常闷热,

 仿佛一个巨大的蒸笼,让人感到窒息。

 古之月紧紧地捏着红蓝铅笔,

 手心早已被汗水湿透,那红蓝两色的油墨印子,

 也在不知不觉中蹭到了课表上,

 使得“战术推演”四个字变得模糊不清,隐隐发黑。

 窗外,梧桐树正抖落着去年的枯叶,

 这些枯黄的叶子在风中打着旋儿,缓缓飘落。

 而新抽出来的嫩芽,则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仿佛在与那陈旧的叶子做最后的道别。

 它们的影子被阳光投射在窗棂上,

 形成一片片细碎的光影,随着风的吹拂而不断变换着形状。

 远处,长江上传来阵阵低沉的汽笛声,

 那声音在这寂静的校园里显得格外突兀,

 仿佛是从另一个世界传来的呼唤。

 这汽笛声与那斑驳的树影交织在一起,

 让人的困意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七荤八素,难以抵挡。

 就在这时,

 张教育长那带着浓浓合肥口音的声音突然在教室里炸响:

 “都把脑壳拎起来!”

 他的声音就像一块砸在青砖上的鹅卵石,

 坚硬而有力,带着皖南山区特有的硬棱子,让人不禁为之一震。

 “枣宜会战几天前就打响了,

 鬼子第十一军五个师团十多万人马,

 正沿着汉水往宜昌拱呢!”

 张教育长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焦急和忧虑,

 他的目光扫过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

 似乎想要透过他们的眼睛,看到他们内心深处的想法。

 他手中的教鞭如同被赋予了生命一般,

 “啪”的一声,狠狠地甩在了墙上的军事地图上。

 那枣阳到宜昌的红线,仿佛是一条吐着信子的毒蛇,

 在等高线之间蜿蜒游走,透露出一股让人不寒而栗的气息。

 古之月小心翼翼地偷眼往斜后方瞄去,

 只见徐天亮的脑袋正一点一点地往下栽,仿佛失去了支撑一般。

 他那藏青色的学生制服领子,

 此刻已经快要兜不住他的下巴了,看起来摇摇欲坠。

 这小子昨天又偷偷溜去江边看伤兵转运了,

 回来后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

 说码头上全是断胳膊少腿的弟兄们,

 他们哭着喊着要回到前线去。

 徐天亮一直熬到后半夜,才像个幽灵一样摸回寝室。

 此刻,他的鼻尖上还沾着一点粉笔灰,

 那细细的睫毛在眼下投出了一片青黑的影子,

 让他整个人看上去就像是一只被踩了尾巴却还在硬撑的瘦猫。

 “徐天亮!”

 突然,张教育长的一声怒吼,

 如同一道惊雷在教室里炸响。

 他手中的教鞭猛地砸在了课桌上,

 发出了“砰”的一声巨响,

 把前排学员的钢笔都吓得在作战图上划出了一条歪歪扭扭的线。

 “你给老子说说,

 第五战区的李长官把主力摆在哪儿?”

 张教育长怒目圆睁,死死地盯着徐天亮,似乎要把他看穿。

 徐天亮像触电般突然惊醒,

 他的身体猛地一颤,手忙脚乱地想要抓住那副滑落到鼻尖的眼镜。

 金陵话从他的口中吐出,带着尚未完全清醒的黏糊劲儿:

 “报告教育长,李长官把第三十三集团军放在襄河以西,

 而张将军的五十九军则在河东顶着呢。”

 他一边说着,一边伸出舌头舔了舔那干裂的嘴唇,

 然后迅速将目光投向地图,

 仿佛要在那密密麻麻的线条和标记中寻找出一些端倪。

 然而,徐天亮的眉头却在瞬间皱了起来,

 他的声音也变得有些迟疑:

 “不过,学生觉得,

 这部署似乎跟去年的随枣会战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啊。

 鬼子们恐怕早就摸透了我们的路数,

 这样下去,恐怕……”

 他的话还没说完,教室里便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抽气声,

 仿佛大家都被他的话吓到了。

 古之月的目光扫过教室,

 最后停留在坐在第三排的王建国身上。

 只见王建国紧紧地攥着拳头,

 那指节因为过度用力而变得苍白,

 就像他领口的盘扣一样。

 王建国是从东北流亡过来的,

 每次提到鬼子,

 他就像一只被踩了尾巴的刺猬一样,

 浑身的刺都竖了起来。

 古之月心里暗暗叹了口气,

 他知道这个东北来的小伙子对鬼子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

 张教育长的眉毛紧紧地拧成了一个“川”字,

 他的合肥话中也多出了几分冷硬:

 “那依你之见,咱们该怎么打?”

 徐天亮突然站了起来,

 制服领口的铜纽扣在阳光里晃了晃:

 "打个屁!"

 他梗着脖子,金陵话里带着股破罐子破摔的狠劲,

 "后勤处的卡车跑一趟宜昌要三天,

 粮食弹药全靠老百姓用独轮车推!

 咱们一个师不到八千人,

 鬼子一个联队就有三千,

 轻重机枪比咱们多一倍!"

 他越说越激动,眼镜片上蒙了层白雾,

 "更要命的是李长官根本不在前线!

 上个月还在老河口开会,

 这会儿指不定又躲到哪个山旮旯里画圈圈呢!"

 "你放屁!"

 王建国"哐"地踢翻椅子,

 东北话像颗手榴弹在教室里炸开,

 "李长官是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

 你敢污蔑抗日名将?"

 他袖子一撸,露出胳膊上去年打游击战留下的刀疤,

 "老子在渝城见过他骑马路过,

 鬼子飞机炸弹从耳边擦过去都没皱过眉头!"

 教室里顿时乱成了一锅粥。

 突然间,教室里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

 有人愤怒地拍着桌子,

 有人则气急败坏地将钢笔狠狠地摔在地上。

 古之月坐在前排,听到后排的赵胖子低声咒骂了一句:

 “娘希匹!”

 张教育长站在讲台上,

 手中的教鞭不断地敲击着讲台,

 试图平息这场骚动,

 但他的努力似乎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就在这时,徐天亮的脸色涨得通红,

 他突然猛地抓起桌上的搪瓷缸子,毫不犹豫地朝着地上摔去。

 只听“哐当”一声脆响,缸子在地上摔得粉碎,

 而徐天亮的声音中竟然还带着一丝哭腔:

 “我污蔑?

 上个月我可是亲眼看到伤兵在医院里喝洗绷带的盐水啊!

 医护兵都告诉我,药品早就被嫡系部队给抢走了!

 咱们在这里画地图、摆兵棋,

 可前线的弟兄们却在用生命去填那个无底洞啊!”

 古之月的胸口像是被人狠狠地捶了一拳,

 他不禁想起了去年在归德时的情景。

 那时候,他亲眼目睹了鬼子的飞机将村口的晒谷场炸成了一片废墟,

 一个年轻的后生背着被炸断腿的亲人,

 艰难地爬行了三里地。

 在亲人临终前,他紧紧地攥着后生的手,

 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说道:

 “去当兵吧,给咱中国人争口气。”

 此刻他盯着地图上那道细细的襄河,

 突然觉得那些红蓝小旗不再是棋子,

 而是千万个像那个后生那样的血肉之躯。

 张教育长突然重重地叹了口气,

 仿佛全身的力气都在这一瞬间被抽走了。

 他那原本带着合肥方言特有的棱角的话语,

 此刻也变得柔和起来:

 “都坐下吧。”

 他缓缓地从口袋里摸出一包哈德门香烟,

 烟盒在他的指缝间熟练地转了两圈,

 然后又被他塞回了口袋里——

 毕竟,军校里可是明令禁止抽烟的。

 然而,此时此刻,似乎并没有人会在意这条规定。

 张教育长的目光落在了地图上那密密麻麻的据点上,

 他的手指轻轻地划过这些标记,

 仿佛能感受到每一个据点背后所代表的生死较量。

 “徐天亮说的这些,你们以为上面不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