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酒坊(第2页)

 但是白送上门的钱他不能不赚,再说了,一旦真的是人家坟茔地出问题了呢。

 “行,你告诉我个地址,明天我就过去。”

 地址留下以后,老爷子补上了一句。

 “爷们儿,咱先说好了啊,你们那离我们这也不近,我孙子明天去啊,不管是不是你家茔地的事儿,这辛苦钱儿不能少了。”

 “放心吧老爷子,就算是不是茔地的事儿钱也不能少了,我打听过了,十块对不?”

 “对。”

 “那行,老爷子,你就放心大胆的让小孙先生来就行,咱不是那种嘎咕人。”

 “那成,明天一早我就让他过去。”

 挂了电话,老爷子放大了电视的声音,然后把手里的单子递给了孙传武。

 “看坟茔地的,你明天过去瞅瞅咋回事儿。”

 孙传武扫了一眼地址,临市安集镇酒坊。

 收了单子,孙传武伸了个懒腰。

 “明天早晨去呗?”

 老爷子点了点头:“早点儿切(歇)着去吧,明天早晨康凯来了你俩吃了饭就走。”

 “行,那我睡觉去。”

 累了一天了,孙传武也真是累了。

 趴在被窝里抽了一根烟,孙传武就安然入梦。

 第二天一大早,孙传武就让康凯从被窝里拽了起来。

 看了眼座钟,孙传武一身起床气没地方撒。

 “这才五点半,你说你急啥。”

 “咱爷说了,一会儿人家还得打豆子,他得去帮忙,正好一块儿吃了,省着废两遍事儿。”

 “行吧。”

 刷牙洗脸,孙传武打着哈欠吃了饭。

 老爷子特意给孙传武煮了俩鹅蛋的荷包蛋,吃完以后,老爷子就背着手出了屋。

 上了车,孙传武精神了不少。

 开着车上了岗顶,九点过七分,俩人就到了地方。

 安集镇是个大镇子,比他们镇大了不少。

 85年以后个体经济就开了,安集镇现在除了供销社,还有俩商店。

 个人的和集体的在服务上明显有很大的差异,这也是为什么要开放个体经济的一个原因之一。

 有句话说到好,不是自己家的那么下力干啥?

 那种有集体荣誉感的人不少,但是体量相较于劳苦大众来说,也并不多。

 事主家姓杨,家里的酒坊就在街面上。

 孙传武俩人一进屋,屋里还有不少人打酒呢。

 老杨打量了眼孙传武,笑着伸出了手:“孙先生?”

 孙传武和老杨握了握手,笑着回应:“杨叔咋看出来是我的。”

 老杨笑着回道:“你身上有种和普通人不一样的感觉,这玩意儿说不上来。”

 “媳妇儿啊,你先在这照看着,孙先生,咱先去后屋说。”

 领着孙传武和康凯俩人进了后院儿,老杨给孙传武倒上了茶叶水,然后递给了孙传武一根烟。

 老杨家里的条件儿不错,前后院儿都是新的大瓦房,开放个体经济以后啊,富了很多人,也穷了不少人。

 “杨叔,你这边最近是出啥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