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266章(第2页)
事实胜于雄辩。那些原本观望的农人,纷纷主动要求领用新农具。一时间,江州左近,出现了一副热火朝天的春耕景象。田野里,不再是老牛费力地拖着沉重的直辕犁,而是轻便高效的曲辕犁在田间穿梭;播种的也不再是弯腰弓背、一把一把撒种的农人,而是推着耧车,轻松播撒希望的景象。
苏齐看着这番景象,摇着扇子,对扶苏笑道:“公子,您瞧,这民心啊,有时候比什么灵丹妙药都管用。给他们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自然就拥护您了。这叫‘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扶苏听不懂那句“科学技术”,但“第一生产力”五个字,却让他若有所思。墨家之技,确实能极大地提升生产的效率,这对于地广人稀、百废待兴的巴蜀之地,无疑是雪中送炭。
张苍也眯着眼,看着远处阡陌纵横,新绿点点,心情颇为舒畅。他虽然爱财,但也深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道理。巴蜀若能成为大秦的粮仓,于国于民,都是天大的好事。他正盘算着如何将这些新农具的成本核算清楚,以便将来向陛下报功,也好为墨家争取更多的支持。
苏齐依旧是那副优哉游哉的模样,摇着扇子,时不时地跟身边的农人说笑几句,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他看着扶苏,笑道:“公子,这便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给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他们自然就念着您的好。这可比空口白牙的仁义道德,管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