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窍八方 作品

第243章 第三不坏,呦呦鹿鸣(第2页)

说着,他摆了摆手,招呼林平之两人一同离去。

路上,商不器似是感叹道:“林兄,你可知科举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始于隋,成于唐,至于今。”林平之这还是知道的。

“不错,自有科举以来九百年,总共出了多少位【三元及第】的人物?”商不器自言自语道道,“不过十二人而已!”

接着,他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

“唐朝的张又新、崔元翰二人。”

“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六人。”

“金朝的孟宋献和元朝的王宗哲,以及本朝的黄观和我的先祖父。”

林平之听完,回味过来商不器的意思。

“商兄是说陈澜中了解元,再中状元的机会就少了?”

商不器摇摇头说道:“这其中颇为复杂。”

“考生的真才实学是一部分,地方籍贯和学派所属又是一部分,朝廷需不需要这么一个“祥瑞”又是一部分,再加上陛下的心意又是很大的一部分,当然,还有一些或多或少的其他因素影响。”

林平之听后,微微张嘴,欲言又止,最后说道:“算了,不说这些了。”

接着提议道:现在商兄你也算是一位举人老爷了,要不去庆祝一下?”

“改日吧,明日还要参加鹿鸣宴。”商不器说道。

《诗经小雅鹿鸣》中有一名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所以鹿鸣者,宴群臣嘉宾也。

而鹿鸣宴之后,更是成为新科举子庆祝的一场宴会,于发榜次日举行。

因为宴会上要唱《诗经》中的“鹿鸣”之诗,以活跃气氛,所以取名【鹿鸣宴】。

“鹿鸣宴?”林平之想起来了,“那好吧,之后我们再聚。”

次日。

商不器身着整洁得体的服饰,去参加了鹿鸣宴。

参加宴会的人有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同考官、提调等其他各级官员,新科举人自然是宴会的主角。

此外,还有一些德高望重的年老举人和其他官员也一同出席。

众人按照身份地位,各官员依照职位高低、新科举人依据名次顺序,依次就座。

商不器由此和一些举子畅聊了几句。

他与一些之前不认识的举子,如朱希周等人,也相谈甚欢,彼此交流着对科举、对学问的见解,气氛融洽。

“开宴——”

一声唱喏,宴会开始。

伴随着阵阵欢快的丝竹之声,悠扬的《鹿鸣》之曲缓缓奏响。

笙箫协奏,笙音婉转,箫声清幽,如潺潺流水般萦绕在众人耳畔。

所有中举的举人一同起身,齐声朗诵《鹿鸣》这首乐歌,声音整齐而洪亮。

期间并没有发生什么打脸结怨事件。

毕竟能中举的人,个个都非等闲之辈,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正是拓展人脉、结交友人的绝佳时机,没人会在这个时候自讨没趣。

于是乎,从宴席开始到结束,伴随着乐歌,整个气氛都洋溢着欢乐畅快。

宾客新友之间,相互敬酒,互敬互融。

直至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