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嘢督鸠呱伱 作品

第20章 霜天晓角

岁月尘封何处寻,残烛微光照旧魂。

 百载光阴弹指过,枯骨犹记当年恨。

 *********************************************************************************************************************************

 雾港市的清晨总是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潮湿。

 薄雾如同轻纱,笼罩着鳞次栉比的高楼,也弥漫在逼仄老旧的巷弄。

 阮白釉站在一间不起眼的香烛店外,抬头看了看那块褪色的招牌,“静心堂”。

 空气里混杂着檀香、纸钱还有一丝陈旧木料的味道。

 这是她通过一个研究本地民俗的老教授,辗转打听到的地方。

 据说,这里的主人,清风道长,是雾港市少数还通晓一些“旧事”的人。

 尤其是那些与寻常道理相悖的秘闻。

 她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

 店内光线昏暗,只有几盏长明灯摇曳着豆大的光晕。

 香火缭绕,模糊了视线。

 一个穿着洗得发白道袍的老者,正背对着门口,慢条斯理地整理着货架上的符纸。

 他没有回头,声音苍老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

 “寻人问事,还是驱邪避凶?”

 阮白釉定了定神。

 “道长,我想打听一些七八十年前的事情。”

 “关于一个叫威廉的外国人,还有一个叫阿炳的本地人。”

 老道长转过身,露出一张布满沟壑的脸。

 他的眼睛很小,却异常明亮,仿佛能看透人心。

 “威廉…”

 他重复着这个名字,浑浊的眼珠似乎转动了一下,搜索着遥远的记忆。

 “时间太久了。”

 “很多人,很多事,都埋进了土里,或者沉进了雾港冰冷的海底。”

 阮白釉的心沉了下去。

 她拿出手机,调出那张骨瓷茶具的照片,递了过去。

 “道长,您看看这个。”

 清风道长接过手机,凑近了看。

 他那干枯的手指在屏幕上轻轻划过,眉头渐渐蹙起。

 “阴气很重。”

 “不,不止是阴气。”

 他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向阮白釉。

 “是怨气,还有…缚咒。”

 “缚咒?”

 阮白釉追问。

 “将生灵的命数,强行与死物捆绑在一起的邪术。”

 道长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厌恶。

 “施术者心肠歹毒,所图甚大。”

 “道长,您知道些什么?”

 阮白釉的声音带着一丝急切。

 清风道长沉默了片刻,将手机还给她。

 “威廉这个名字,我有些印象。”

 “很多年前,我还是个小道童的时候,听师父提起过。”

 “说西区那个废弃的窑厂,不太平。”

 “有个洋人,带着一个总咳嗽的跟班,在那里搞一些见不得光的名堂。”

 “他们好像在找一个什么人…一个本地的年轻人,叫…”

 道长闭上眼睛,努力回忆着。

 “对,好像就是叫阿炳。”

 阮白釉的心跳漏了一拍。

 线索对上了。

 “那您知道那个阿炳后来怎么样了吗?或者那个威廉…”

 清风道长摇了摇头。

 “师父当年也只是告诫我,离那边远一点。”

 “说那洋人用的不是正道法门,沾染上会很麻烦。”

 “至于那个阿炳,后来就没消息了。”

 “那个年代,雾港很乱,死个人,失踪个人,太平常了。”

 希望的火苗刚燃起,又被浇了一盆冷水。

 阮白釉有些失落。

 “不过…”

 清风道长话锋一转。

 “我知道一个人,或许还记得当年的事情。”

 “谁?”

 “一个老家伙,比我还老。”

 道长走到柜台后,拿起一支毛笔,在一张黄色的符纸背面写下一个地址。

 字迹是旧式的竖排繁体。

 “他叫陈伯,年轻时就在西区窑厂附近做工。”

 “如果当年窑厂里发生了什么大事,他或许是为数不多的活见证了。”

 “只是…”

 道长顿了顿,看着阮白釉。

 “他今年,应该过百岁了。”

 “记不记得,愿不愿说,都是未知数。”

 “而且,他住的地方,有点偏。”

 阮白釉接过符纸,郑重地道谢。

 “谢谢您,道长。”

 “无论如何,我都要去试一试。”

 清风道长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只是重新转过身,继续整理他的符纸。

 香火依旧缭绕,仿佛隔绝了门外那个喧嚣而冷漠的现代都市。

 阮白釉立刻联系了沈青临。

 沈青临那边,通过警方的档案系统,也查到了一些零碎的信息。

 七十多年前,西区的废弃窑厂确实发生过一些事情。

 有记录显示,当时有居民报案,说窑厂附近晚上有奇怪的光亮和声响。

 但警方几次出警,都一无所获。

 关于威廉,档案里没有任何直接记录。

 那个年代,外国人在雾港活动并不罕见,除非犯事,否则很难留下详细资料。

 至于那个“咳嗽的助手”,更是大海捞针。

 “阿炳”这个名字,在户籍系统里检索出成百上千个结果,时间跨度太大,根本无从查起。

 清风道长提供的线索,无疑是目前最有价值的突破口。

 两人没有耽搁,立刻驱车前往符纸上写的地址。

 那地方位于雾港市边缘,一片尚未被完全改造的老城区。

 汽车驶过繁华的商业中心,穿过拥挤的住宅区,最终拐进了一条狭窄、坑洼的巷道。

 两旁的唐楼斑驳老旧,阳台上晾晒的衣物几乎要滴下水来。

 空气中弥漫着海水的咸腥,还有各种食物混合的复杂气味。

 这里像是被时间遗忘的角落,与不远处的摩天大楼格格不入。

 他们在一栋看起来摇摇欲坠的唐楼前停下。

 楼梯是外置的铁制楼梯,锈迹斑斑,踩上去嘎吱作响。

 符纸上的地址指向三楼的一个单位。

 房门紧闭,油漆剥落得厉害。

 沈青临上前敲了敲门。

 叩叩叩。

 几声之后,门内没有任何回应。

 只有隔壁隐约传来的麻将声。

 沈青临又加重了力道。

 过了好一会儿,门内才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动,以及一个苍老而含糊的声音。

 “哪个…?”

 “陈伯在家吗?”

 沈青临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温和。

 “我们是来拜访您的。”

 门轴发出刺耳的摩擦声,门被拉开一条缝。

 一张满是皱纹,如同老树皮般的脸出现在门缝后。

 眼睛浑浊,几乎看不到瞳仁。

 稀疏的白发贴在头皮上。

 他身上穿着一件不合身的旧汗衫,佝偻着背,打量着门外的两人。

 这就是陈伯?

 他看起来,确实像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风霜。

 “你们…找我…啥事?”

 他的声音很轻,带着浓重的本地口音,吐字有些不清。

 “陈伯,我们想向您打听一些很多年前的事情。”

 阮白釉上前一步,轻声说道。

 “关于西区那个废弃窑厂。”

 听到“窑厂”两个字,陈伯浑浊的眼睛里似乎闪过一丝微光。

 但他很快又恢复了那种近乎呆滞的表情。

 “窑厂…早就没了…”

 “我们知道。”

 沈青临接口道。

 “我们想问的是七八十年前,您年轻时候的事情。”

 “那时候,窑厂还在。”

 陈伯沉默着,没有开门让他们进去的意思。

 他的目光在沈青临和阮白釉身上来回移动,带着一种老年人特有的警惕和迷茫。

 “那时候…有个外国人…叫威廉…”

 阮白釉试探着抛出名字。

 陈伯的身体猛地颤抖了一下。

 那浑浊的眼睛里,第一次清晰地映出了恐惧。

 他抓着门框的手指因为用力而指节发白。

 “不…不认得…”

 他含糊地说着,就要关门。

 沈青临眼疾手快,用手抵住了门板。

 “陈伯,这件事情很重要。”

 “可能关系到人命。”

 他的语气严肃起来。

 陈伯的身体抖得更厉害了。

 他嘴唇翕动着,似乎想说什么,却发不出声音。

 阮白釉看到他眼中的恐惧,心头一软。

 她从包里拿出那张茶具的照片,再次递了过去。

 “陈伯,您见过这个吗?”

 陈伯的目光落在照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