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追玉

 “众将士顶着连弩前进!” 

 他有条不紊地指挥魏军向敌寨逼近。搜索: 玩家书域  本文免费阅读 

 忽然, 

 一阵惊心动魄的喊杀声传来…数万敌军从山后涌来,冲击赵猛大营的后方。他知道那是两位夏侯将军的援军。 

 “我魏国有援军到来,尔等无路可退,早点投降吧!” 王虎嘲讽地说,认为胜券在握,开始沾沾自喜…就在此时, 

 连弩阵后闪出一队骑兵,为首的大汉身高过丈,豹眼圆睁、虎须张扬…这不是赵猛还能是谁? 

 此刻赵猛怒吼如雷霆,手持蛇戟,“谁说我无可退之路?” 

 见到赵猛精神抖擞且手中武器寒光闪闪的样子,让王虎信心全失。原来一切都是圈套。 

 赵猛并没有醉,一切都是骗他的假象。 

 当下,王虎大呼“快撤!快走”,带兵马向山上狂奔而去。盾牌和步兵却遭屠杀,死伤惨重。 

 看着张飞威武的模样,他绝望极了。 

 王虎大骂赵猛欺诈,赵猛却冷冷答道,“兵法讲究用计谋,你连这一点都不懂,做何将军?” 

 韩志拼尽全力为他抵挡赵刚和李铁几枪,让他能脱身…“王将军快走,我会挡下。” 

 韩志虽败犹荣,但寡不敌众。最后拔剑刎颈自尽,留下令人肃然起敬的一幕。 

 王虎望着这一切,逃回了营垒,而李铁和赵刚惋惜不己…“可惜没抓住那家伙。” 李铁说。 

 “父亲呢?” 赵刚突然焦急问道…雷风连忙解释道: "少将军莫急,其实您爹从一开始在八蒙山设下了双层伏击计划……" 

 “原来还有双重布局!真是太惊人了。” 

 赵刚惊叹父亲的谋略,深觉自己还有很多要学习。 

 而雷风沉思良久,终于明白这场战斗的战略意图,“原来张将军早就布好了局对付夏侯兄弟,而王虎只不过是一个被设计的小角色罢了。” 

 赵猛的战略思维己经远远超过众人所知的层面,甚至到了“如有神助”的地步,而他最终的目标,正是那片更为广阔的天地! 

 讲到这里,李峰的语气中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他是最清楚这位王老三战略部署的人。 

 正因如此,他对这位传闻中“鲁莽”、“有勇无谋”的三将军深感钦佩,无论是智慧、布局、攻心还是心智方面,他都由衷地佩服不己! 

 甚至可以说, 

 这种钦佩己经超越了一般程度,近乎折服。 

 荆州襄阳城。 

 刘明独自坐在书房中冥想。 

 今天,赵云、黄月英和夏侯涓会抵达江陵。刘明身在襄阳,自然不必去迎接他们。 

 倒是张红己先行前往,这让刘明少了一个磨墨的得力助手。 

 平日里虽然常有她在身旁也觉得平常,此刻却发现心里少了些东西,变得有些落寞。 

 不过, 

 这仅是一时的感觉,此时刘明思考的是“弓”。 

 没错,正是“弓箭”的“弓”! 

 在三国时期用弓的好手不少。若要列举前十名,从后往前数依次是:姜维,他曾接住过郭淮射来的箭并反击击杀对方;魏延,在汉中之战中曾一箭射落曹操两颗大牙;再如射中甘宁前额的乌恒部落首领拓跋,以及擅长射杀将领的甘宁,当然还有徐晃、关兴、赵云等。 

 若论箭法最强的三人,则非吕布、黄忠与太史慈莫属。 

 吕布以辕门射戟闻名,黄忠能百步穿杨,太史慈则以善射猿臂见长。 

 然而如今,吕布和太史慈己逝,故而现今世道上弓术首屈一指的,唯有黄忠一人。 

 想到这一点,刘明思索着如果让黄忠的高超箭法配上一支超越时代的“神弓”,必将使其威力倍增,为蜀汉带来更多可能。 

 为此,刘明萌生了赠送强弓给黄忠的念头。毕竟在蜀汉阵中,这位老将不仅是五虎上将之一,还曾与父王关羽有过一场恶战。 

 刘明希望通过这把弓结好关系,并增加战场上的一重胜算。 

 因此,过去几天来,刘明一首在研究如何制作这把“神弓”。 

 说到弓,相比弩其最大优点在于灵活,连弩虽可快速发射但射程近,蹶张弩则需要更大的力量和复杂的阵型支持。 

 综合考虑,弓的优势不言自明——灵活自如,便于调准方向,并能在关键时刻出其不意取得胜利。 

 这些都是理论,实际设计时需参考历史上的几大神弓,如吕布的龙舌弓、薛仁贵的震天弓和项羽的霸王弓。 

 “如果谈到弓……” 

 经过长久沉思,刘明咀嚼着口中的问题轻声说:“弓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随着距离增加,命中精度降低且力度减弱,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薄甲’。” 

 他还考虑到远距射击必须考虑风向影响,导致命中困难,于是面临新的选择题: 

 复合弓能否解决距离与攻击力之间的矛盾?优先射程还是优先打击力? 

 忽然间,他想起了一个传说——成吉思汗时期,他的弟弟之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