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陆续回来(第2页)

 随后,他啃了几个馒头就饱了,把骨头都分给了欢欢。 

 欢欢等了许久,终于可以尽情享受这份奖励。 

 贾家里,几个家人都还清醒着,因肚中的咕噜声无法入睡。 

 张大妈抱怨着饭菜迟迟没送来,让人心烦意乱。 

 儿子柱哥则担心未来是否能继续吃到喜欢的烤鸭。 

 母亲刘美玲默默安慰儿子,允诺一定会让他吃上美味的食物。 

 隔日,陈伟赶去工地监督工人干活儿。 

 与此同时,轧钢厂的人也开始加班生产安装暖炉。 

 全厂员工充满热情,在三车间的带领下工作效率极大提升,库存迅速减少。 

 到了星期一,厂长赵军在他的办公室查看近期的生产数据时,兴奋到嘴都没合上过。"老赵,口水都出来了。" 

 王明开玩笑地说。 

 王明端着一杯热水走了进来。 

 由于寒冷的天气还未装暖气,他们只好穿着厚重的冬衣办公。 

 “你们怎么还不装暖气?” 

 赵军调侃。 

 “我们就两口子,不必太奢华,让更需要的家庭先用吧。" 

 王明表示理解,随即讨论到杨涛提出的建议——把暖气炉的重要零件考核纳入工人们技能评价体系。 

 “这次月底考核,最近厂里的气氛有些躁动。" 

 赵军赞同道:“我们需要考虑下这些新提议。 

 不能光顾着搞创新而忽视本职工作。" 

 经过内部研讨,大家一致同意,将此提议付诸实施,并加强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陈伟则忙着安排新的研发任务。 

 纺织厂那边急需他前去检查安装情况。 

 尽管纺织车间特殊且风险较大,但他必须确保万无一失,以满足领导层关注的要求。 

 走在这布满机器嗡嗡作响的纺织车间里,工人们各司其职,显得尤为认真。 

 王法正带领团队紧张作业;不远处周奎也领着小组在固定螺丝。 

 这一切都预示着项目的顺利进展。 

 “陈工,炉子基本安装好了。 

 下午试运行时再来确认吧。" 

 技术负责人说道。 

 “好吧,我去车间看看情况再确定下一步计划。" 

 在工厂巡视一圈后,杨小涛心里明白,这不仅是工作任务的转变,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没看到张伟,抬起头来,终于在一排机器前找到了他。 

 这家伙正在一个小姑娘旁边蹭着,一脸痴情的模样。 

 刘小涛也没有去打扰他。 

 说起来,张家这两兄弟虽然比自己小不了多少,但都己经有孩子了,他们也该想想成家的事了。 

 之前由于家庭条件不济,尤其是张军,找个合适的对象很难,刘小涛也知道他的情况,几次帮忙介绍对象,张军都没出席。 

 不过现在不同了,张军当上了维修小组的组长,每个月的收入和哥哥相差无几。 

 俩兄弟现在的经济条件足以成家立业,就算要资助妹妹上学也不在话下。 

 何况,还有他在不是。 

 这两年每次到张家时,刘婶总是抱怨张家老大的婚事。 

 “是时候给大伟找个媳妇了!” 

 这个念头闪过刘小涛脑海,被记住了。 

 而张伟正注视着眼前的女孩,眼睛亮闪闪的。 

 “下班一起去看电影吧?” 

 看着女孩害羞的样子,张伟立刻发出邀请。 

 对他来说,这完全不是问题,凭他现在的工资。 

 要是女孩答应,这基本上等于己经开始谈恋爱了。 

 如果双方合适,九成以上的几率他们会走到一起。 

 比起现在的年轻人相亲更加简单多了。 

 “不去!” 

 女孩一口拒绝,张伟失望地嘟囔了一声。 

 纺织厂的女工们都这么聪明吗?聊天的时候好得不得了,一提到约会看电影,立刻摇头拒绝。 

 这些女孩子每天叽叽喳喳地交流,早就摸清了男人那点小手段。 

 她们都很明白,这份工作很体面,找对象当然不会轻易就决定。 

 “哎,那个小伙子是谁啊?轧钢厂的新领导吗?看起来好年轻啊。" 

 女孩指着走过来的刘小涛问了一连串问题。 

 张伟转头,“坏了,他怎么来了!我得赶紧走了!” 

 说完,他就跑了,怕在这儿偷懒会被骂。 

 刘小涛平时帮了张家不少忙,张家兄弟都非常尊敬他。 

 不仅是多年的恩情,还有刘小涛的实力—

—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打架。 

 他大哥力气很大,但相比之下,刘小涛简首非同凡响。 

 张伟跑开了,女孩对走过来的刘小涛更好奇。 

 “佩妮,看什么呢,换班了!” 

 身边传来了熟悉的声音,女孩立刻回头,看向来人。 

 “李雨涵,这么快就换班了吗?” 

 “对啊,己经到了时间,怎么了?不愿意吗?” 

 以前沈佩妮可是最积极的一个,今天却有些反常,让李雨涵觉得很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