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坪 作品

第149章 我国封建社会~魏晋南北朝时期3

曹操的主要着作—2:

 2)《观沧海》

 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释义:

 本诗通过对大海的宽阔和雄伟的,壮丽景色的描写,吐露出作者立志改革社会,叱咤风云的胸怀,抒发他决心消除边患,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

 在这首诗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曹操当年跃马扬鞭,驰聘天下的形象。此诗气魄雄伟,想象丰富,是写景的佳作。

 毛主席词《北戴河?浪淘沙》:“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里说的“遗篇”,即指此作。

 译文(参考):

 站在东边的碣石山上,苍茫大海远远观看。

 极目远望,水波动荡,明亮夺目,海涛之中,礁屿耸立,更呈壮观。

 树木丛生,百草丰欢。

 秋风吹动树木萧萧瑟瑟,掀起海浪滚翻。

 在大海之中,日月运行,银河灿烂。

 我心情十分高兴,写歌来表达自己志向的深远。

 (又改写成了一首现代自由诗。)

 注释:

 1、这是属《相和歌?瑟调曲》的《步出夏门行》篇中的一章。《步出夏门行》共分五个部分,最前是《艳》,以下是《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章。207年(建安十二年)夏五月,曹操北伐乌桓,七月出卢龙塞,九月胜利班师,经过碣石山,登山望海写了这首诗。

 2、碣石:山名。这里指的是《汉书?地理志》所载,右北平郡骊成县(今河北乐亭县西南)的大碣石山。

 3、以:凭借的意思。沧海:大海。海水色苍,所以说沧海。

 4、何:多么。澹澹(dan淡音):水波动荡的样子。

 5、竦峙:耸立的样子。连上句是写远景。

 6、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7、树木以下四句,详写近景。

 8、之:助词,的。

 9、若:好像。

 10、星汉: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