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坪 作品

第216章 我国封建社会~南北朝时期30(第2页)

王粲、徐干、应玚、刘桢在诗坛上也如赶路程似的争着向前迈进。他们的诗歌内容,都是欣赏风月,描绘池苑,叙述恩泽荣华,记叙酣饮宴会,

慷慨激昂地随着意气挥发,豪爽磊落地施展才华抒写,不论是抒写胸怀,或者是描述具体的事物,不追求纤细的技巧;驱遣文辞以描写事物的形象,只求其尽清晰明确之能事,这是他们相同的地方。

到了正始时代,大家阐扬道家哲学,诗中参杂着佛老的意旨,当时作家象何晏那批人,大多数是浮泛肤浅的。

独有嵇康的诗志趣清高激烈,阮籍的诗,意旨遥远深沉,所以能高出众人。至于应璩的《百一》诗,独立不偏,敢于讽刺而无所畏惧,文辞曲折而含义纯正,也可算是魏代遗留下的正直作家了。

西晋时代许多作家,渐渐走向未来了轻浮华丽,张载、张协、张亢、潘岳、潘尼、左思、陆机、陆云,并肩地在诗的大道上走着,

他们的诗歌的形式比正始年代华美,而诗的风力却比建安时柔弱,有些作品雕琢文句而自以为巧妙,有些诗篇铺陈浮靡的词藻却自以为美丽,这就是西晋诗歌的大略情况呵。

东晋的作品,沉溺在谈玄的风气中,讥笑儒家从政事的志趣,而推崇并充满了道家弃绝智巧之论;

袁宏、孙绰以后的诗人,虽然各有其雕琢彩饰的技巧,但文辞单调,是不能和袁、孙争雄的。所以郭景纯的《游仙诗》便突出地成为当时的杰作了。

刘宋初年的诗文,继承前代而又有所变革,庄、老哲理从诗里消失了,而山水诗却逐渐盛行。

排比辞藻,运用长篇的对仗,沽钓声价,寻求一句的奇巧,内容务求逼真地刻划事物,文辞定要尽心地追逐新奇,这就是近代作家所竟相追求的风气。

所以全面地看各个朝代,历代作品发展变化的大概便可察见;扼要提出各个时期的同异,诗歌发展的梗概就大略可以明白了。

至于那些四字成句的正体诗,应该以典雅温润为根本,五字成句的流畅格调,应该以清丽为宗旨;但诗的华丽和典雅的不同风格,由作家的才华而定。

所以张子平的诗长于典雅,嵇叔夜的诗最为温润,张茂先的诗构思清新,张景纯的诗文辞华丽。兼有雅润清丽的优点的要算曹子建、王仲宣,擅长一种的便是左太冲、刘公干。

但是诗有一定的体裁,思想却不是固定不变,作家只能随着自己的性情和才分来写诗,很少有一个作家能够擅长各种不同风格的诗的。

如果深深地认识到写诗的难处,认真去写,作诗就容易了;如果忽视了写诗的困难而以为很容易,困难就将来了。

至于三言、六言及其他杂言诗,那是从《诗经》的篇章中发展出来的;拼拆文字的“离合体”,萌芽于图谶;回环可读的“回文诗”,那是从道原开始的;

各种诗体篇幅虽有大小的不同,但同是表达思想感情的,都可归入诗歌的范围,所以就不详细叙述了。

总而言之,人生下来便有志,把心里所含的志吟咏歌唱出来,这样就产生了诗。诗歌起源于上古的时代,直到《诗经》出现后,这种歌唱的风气更盛行起来。

诗歌是与神理相契会的,也是与政教相参合的。名章秀句一天比一天繁荣,千秋万代将永远被人们欣赏、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