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生死竞速

特战旅当然没有停下脚步,主力部队开始在整个东北四处流动,开始的渗透作战。

 

重要的道路,重要的桥梁,小鬼子重要的据点,全部被他们派人蹲守。

 

这次进攻的核心就三个字,闪电战!

 

而且是终极闪电战!!!

 

要让小鬼子反应不过来,也要让苏军反应不过来。

 

就趁着小鬼子和苏军把狗脑子都打出来了。

 

总部研究决定:要一举歼灭日军在东北的所有主力。

 

在日本战线越发扩大之时,关东军成为了对外输血库,并被抽走13个师团和大量独立部队。

 

但由于物资短缺和轻重火器匮乏等问题,新编成部队严重缺乏实力。

 

此时,东线,中线,西线三条战线,

 

三大司令员正在宣布中央军委的命令。

 

姜老爷子,郑总等人分别在各自的战场开口动员道,

 

“经总部,中央军委批准,

 

1944年3月14日,正式发动收复东北作战!

 

解放东三省,彻底击溃击败关东军!

 

同志们,党和人民再一次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

 

“有!有!有!”

 

(不好细写姓名,反正大家只要知道这次进攻东北一共有七大元帅,

 

少将,中将数不清,山田老鬼子一人独自面对我军七成的名师将帅)

 

伴随着各大首长一声令下,百万大军挺进东北。

 

在最前沿,是我军的空军部队。

 

空军部队掩护下,北方军的装甲纵队急速进攻中,

 

第五野战军实力稍微差一些,但是他们也组建了一个装甲师,这一支装甲部队也迅速向中线挺进。

 

人上一万,无边无岸,人上十万,扯地连天。

 

如果是八十万呢?如果是一百五十万呢?

 

这对军队的组织力,对军队指挥员的素质要求实在是太高了,还有基层士兵的素质也不能差。

 

这水平相当高,起码有十几层楼那么高。

 

在八路军发动进攻时,小鬼子还在懵懵懂懂的训练训练呢。

 

一九四四年三月十四日,长春郊外,关东军新兵训练营。

 

“立——正!”教官的吼声在微风中颤抖,

 

虽然已经开春,但还带着几分清冷。

 

站在队列里的田中一郎——三个月前还在北海道种土豆的农民——笨拙地抓着手中的“三十年式步枪”,枪托上的蛀虫洞清晰可见。

 

他来东北是来开拓的,结果直接被抓了壮丁,进入军队才训练两三天呢。

 

“喂,这玩意儿真的能打响吗?”

 

旁边一个戴眼镜的少年兵小声嘀咕,他原本是开拓团的农校学生,上周刚被强征入伍。

 

“听说子弹每人只发五发……”后排的瘦高个咽了口唾沫,“演习时还得回收弹壳。”

 

小鬼子的训练非常粗糙,还得帮助军营干活。

 

营房里,新兵们围着一锅稀得能照出人影的杂粮粥发愣。

 

“混蛋!米呢?肉呢?

 

军队的招兵告示可不是这么说的,你们的招兵宣传不是说了吗?

 

保证我们吃饱饭,这些都是猪食吗?”

 

一个满脸雀斑的士兵踢翻了饭桶,“我们在老家种的大米都喂狗了吗?!”

 

角落里,一个原满铁职员的少尉苦笑着翻开配给簿:

 

“上面说……‘因战略调整,暂缓供应’。”

 

突然,远处传来引擎的轰鸣。

 

新兵们涌向窗口,只见三辆九七式坦克歪歪斜斜地开过——其中一辆的履带是用铁丝绑着的。

 

“那是我们联队唯一的装甲中队……”少尉的声音越来越低。

 

夜里,田中一郎被冻醒,发现同僚们正偷偷传阅一张皱巴巴的《满洲日报》,头条赫然写着:

 

“关东军兵力达八十万!满洲固若金汤!”

 

“放屁!”一个原札幌理发师的老兵把报纸揉成团,

 

“我表哥在参谋部当勤务兵,他说咱们的‘精锐师团’连机枪都配不齐,

 

重炮部队用的还是日俄战争时期的二十八榴弹炮,不少封存入库的古董都被拿出来用了!”

 

突然,警报凄厉地响起。

 

所有人手忙脚乱地套上塞满纸片的防寒靴时,广播里传来师团长歇斯底里的喊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