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小儿 作品

第377章 联军的胜利(上)(第2页)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会选择扔下武器,逃回家中,试图在末日来临前与家人团聚。然而,他们随后大概率会被那些仍在执行任务、冷酷无情的宪兵部队上门调查、缉捕,然后被抓捕归队。等待他们的,是被发配到死亡率最高、战斗最为残酷的前沿阵地,作为惩罚,多数活不过短短两天。更糟糕的是,他们的家人和朋友,可能还会因此受到牵连,被视为“叛徒家属”,在混乱的社会中遭受歧视与迫害。

 

比较多的逃兵,则会选择逃到被埃及军队占领的沦陷区。在这些地方,至少idf的宪兵没法把他们怎么样,但他们的家人却依旧面临着被idf内部清算的可怕后果。即便埃及军队的高层并没有对部队在占领区的行为进行严格的约束,但绝大部分沦陷区的埃及军队,出于政治和人道主义考量,也不会刻意针对当地的平民以及那些主动投降的idf士兵。

 

因此,逃到敌占区,反而成为了这些绝望士兵中多数人的选择。但也不乏有极个别在战争中失去了亲人、对以色列人深恶痛绝的埃及军官或士兵,如果这些逃兵不幸落到他们手里,那么等待他们的,将是比死亡更可怕的折磨,不死估计也得脱一层皮。

 

不过,在约旦河西岸地区,那些重新活跃起来的巴勒斯坦游击队,还是巧妙地抓住了idf内部士气崩溃的这一机会。他们对那些避战不出、只是固守在堡垒与要塞里的idf士兵们,进行了持续的心理攻势与宣传攻势。

 

他们通过广播、无人机投放传单等方式,试图说服这些同样绝望的士兵放弃抵抗,承诺给予他们人道的待遇。并且,游击队们还让一些已经投降了的idf士兵们,通过视频或录音“现身说法”,试图向那些仍在犹豫的士兵们证明,他们不会对非战斗人员或是放下武器的俘虏进行任何惩罚,这是他们瓦解敌人意志的重要手段。

 

这样的劝降式作战,在起初的几天里并不奏效,idf内部的纪律和对阿拉伯人的不信任依然根深蒂固。但随着阿什杜德被埃及军队攻占的消息不胫而走,仿佛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击碎了idf士兵们心中最后的一丝希望。

 

尽管idf内部的高层军官们已经竭尽全力封锁消息,试图维持军队的稳定,但失去了所有外部援助、被彻底孤立的噩耗,还是在之后数天内,通过各种渠道传遍了idf全军。绝望的失败主义气息,如同无法阻挡的洪水,已经完全无法被遏制了。

 

基层的指挥官们很快就沮丧地发现,他们已经完全指挥不动手底下这些心灰意冷的大头兵了,命令不再被执行,纪律荡然无存,就连那些负责维持军纪的宪兵,他们的立场也在摇摇欲坠,开始怀疑这场战争的意义。

 

一周后,酝酿已久的危机终于爆发。在约旦河西岸的idf部队中,爆发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哗变。最大规模的暴动,发生在圣城耶路撒冷的外围:

 

一支人数近万的idf机械化步兵旅,在接到上级下达的、要求他们向南增援、进行自杀式反击的命令后,集体决定武力反抗。他们与前来执行命令的当地宪兵及武装警察部队爆发了可怕的武装冲突,枪声和爆炸声在圣城郊外回荡。仅仅四个小时的时间,耶路撒冷便与idf的高层指挥部彻底失去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