醺浅月 作品

第九十四章 互结友好邻邦(第2页)

 “哥儿,”崇祯皱眉道,声音中带着几分忧虑,“这岁币和劳军银子,朝廷如何筹措?吴三桂他们立下大功,也该重赏。咱们朝廷还剩多少银子?” 

 朱慈烺面色平静,语气淡然:“父皇,朝廷现有五百余万两银子,大沽口四百多万,海州还有一些。不过这些银子,不能给清国。” 

 “为何不能给?”崇祯惊讶地抬起头,“现在可不是计较银子的时候。若不给钱,清国如何肯退兵?” 

 殿内众臣也都露出疑惑的神色,目光纷纷投向朱慈烺。 

 朱慈烺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缓缓踱步,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流贼已败,清兵必会控制山海关。我们要未雨绸缪。” 

 “千岁爷是担心清人有异心?”吴襄若有所思地问道。 

 朱慈烺微微一笑:“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那该如何防备?”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在朱慈烺身上。 

 “首先,”朱慈烺正色道,“要改封定王为代王,统领大同。授予吴三桂晋国公爵位,掌太原府。高第获封宣国公,主宣府。命王永吉为三边总督,授予大学士和兵部尚书头衔。” 

 他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众臣听得认真,不时点头。 

 朱慈烺顿了顿,又道:“此外,还有一人也需重用” 

 崇祯听到这心中着急,三藩之策虽早有谋划,但眼下形势大好,还有必要履行这个承诺吗?大同、宣府、太原,这可都是九边重镇啊。若在此设立藩镇,龙城周边岂不是危机四伏?历史上潘王之乱还少了吗? 

 太子果然还是太年轻欠考虑,也不提前与自己商议。想到这终于按捺不住开口:“哥儿,若要封藩镇,何必非要在龙城附近?待收复陕西、河南再议不迟。” 

 朱慈烺闻言,不由得在心中暗叹。看来这位父皇始终活在收复失地的美梦中,从未真正面对过残酷的现实。 

 “父皇,”朱慈烺抬头,目光坚定,“设立三藩乃是酬功之举。此次能击败闯贼,挽救大明国运,全赖平西伯、高第以及关宁将士浴血奋战。” 

 他顿了顿,继续道:“功勋如此之大,朝廷理应重赏。但如今国库空虚,还需支付岁币和犒赏清兵的银子,手头实在拮据。故而儿臣以为,设立藩镇犒赏功臣乃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这番说辞自然是托词。设立三藩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拖延满清南下的步伐。只要三藩之中有一藩站在大明这边,就能为朝廷争取至少一年的时间。朱慈烺心中盘算着,面上却不动声色。 

 “另外,”他忽然嘴角微扬,“还有一位英雄为大明的复兴立下汗马功劳,不得不赏。” 

 殿中众臣面面相觑,不知太子所指何人。 

 “此人便是洪承畴。”朱慈烺的声音在殿中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