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右都御史张世泽
扬州天宁寺行宫内,一片祥和。 檐角铜铃在微风中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庭院中几只麻雀正在悠闲地踱步,人一来又扑愣愣飞上房檐。
崇祯皇帝端坐在御座之上,脸上难得地露出了几分笑意,这些日子以来的阴霾似乎都散去了几分。
“魏选侍有喜了。”他罕见地连上朝的官员的请奏都未仔细听,心里暗暗想着,眼中闪过一丝期待。若能得一子,那朱慈烺这个太子的地位就不那么稳固了。想到这里,他的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抹笑意。
更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大同传来的消息显示,代王朱慈炯依然安稳地待在王府中。有王永吉、高第、司马铭三位重臣和数万精兵护卫,朱慈烺若敢有异心,代王必能起兵靖难。
一阵微风拂过,带来了几片落叶。崇祯的目光透过窗外,望向远方。南京虽然迟迟没有消息传来,但这反而让他心中暗喜。赵之龙、徐宏基、韩赞周等人都未前来迎驾,说明他们并未向太子低头。
“江陵的左良玉和柳腾龙”崇祯在心中默默盘算着,“龙阳的黄得功和马士英,驻守山东的刘将军,河南的刘良佐”这些人也只是表面应付太子,未见得是真心归附。
“父皇。”朱慈烺开口打断了崇祯的思绪,声音难掩兴奋,“扬州四大盐商与皇商苏生联名上奏,愿在新盐政下包办两淮盐务,每年上缴八百万两白银。今年虽已过半,他们仍愿缴纳三百万两。”
崇祯闻言,面色骤变。十七年来,两淮盐务的进项从未达到如此之多。这说明什么?说明那些贪官污吏和奸商,竟敢中饱私囊至此地步!
朱慈烺似乎没有注意到父皇的异样,继续说道:“这笔银两无需解部,可存于扬州商贾钱庄。依仗淮扬盐商的支持,每年还可得五分利息。”
话音刚落,户部尚书侯恂便迫不及待地出列附和:“臣以为此计甚妙。户部收到的银两也可存入商贾钱庄,免得被小吏贪墨。”
崇祯听到这话,心如刀割。连户部那点可怜的银子,居然也有人敢贪?他的目光在殿内众臣身上扫过,心中涌起一阵说不出的苦涩。
“说得好。”朱慈烺轻轻点头,“不过还需设立海贸署,统管沿海关税和东西南北洋贸易特许权。户部的银两,就由这两大商行分管。”
崇祯暗自咂舌,这些税收又将是一笔惊人的数目吧?
“殿下英明!”侯恂恭维道,脸上堆满了笑容。如今他与太子同舟共济,又得了诸多好处,自然要表忠心。
正当朱慈烺要说话时,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锦衣卫指挥使朱纯杰快步入殿。
“河洛盐总的罪证查实了吗?”朱慈烺沉声问道。
朱纯杰单膝跪地:“回禀殿下,四个盐总虽无勾结外敌之实,但贩私盐、逃税、行贿等罪证确凿。”
“都给谁送过银子?”朱慈烺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冷意。
“盐政官员、地方官吏,还有京中勋贵都有。”朱纯杰的声音很轻,但在寂静的大殿中却格外清晰。
殿内众臣闻言,不少人的脸色都变得有些难看。有些人甚至开始悄悄擦汗,生怕自己也牵涉其中。
“既非谋逆大案,移交监政院处理。”朱慈烺转向左都御史冯元飏,“冯大人,监政院可有人手办案?”
冯元飏苦笑着摇了摇头:“回禀殿下,自改革以来,御史所剩无几,实难胜任。”
“那就得补充新人了。”朱慈烺沉吟片刻,目光扫过殿内众臣,“张世泽忠谨可靠,有资格担任右都御史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