醺浅月 作品

第一百九十五章 逼他造反?

 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为了在清廷立足,只能出卖吴三桂了。  “吴三桂,对不住了。”刘良佐在心中暗道。 

 “走吧,”刘良臣道,“我带你们去安营扎寨的地方。” 

 队伍继续向前移动。刘良佐的心情越发沉重。他想起当初在大明为将时的意气风发,再看看如今的境地,不禁暗自苦笑。 

 许定国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轻声道:“总兵大人,既来之,则安之。” 

 刘良佐点点头,没有说话。 

 朝阳门外的营地很快就安顿下来。士兵们搭起简陋的帐篷,生起零星的篝火。寒风中,炊烟袅袅升起,却驱散不了笼罩在每个人心头的阴霾。 

 夜幕降临,刘良佐站在帐篷外,望着北京城的方向。城墙上的灯火星星点点,与他记忆中繁华的景象判若两地。 

 “大哥,”刘良臣走来,“明日一早,我就带你们去见摄政王。” 

 刘良佐点点头:“有劳二弟。” 

 “大哥……”刘良臣欲言又止,最后只是叹了口气,转身离去。 

 看着弟弟的背影,刘良佐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从踏上北上投清的道路那一刻起,一切就已经无法回头了。 

 帐篷内,许定国正在整理要向摄政王禀报的事项。烛光下,他的影子在帐篷布上摇曳,显得格外孤寂。 

 “定国,”刘良佐走进帐篷,“都准备好了吗?” 

 “差不多了。”许定国抬头,眼中闪过一丝犹豫,“只是……” 

 “不必多想,”刘良佐打断他的话,“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没有回头的余地了。” 

 许定国沉默片刻,点了点头。 

 翌日武英殿内,气氛凝重。 

 檀香袅袅升起,在殿内弥漫开来。窗外寒风呼啸,吹得殿檐铜铃叮当作响。殿内文武重臣分列两旁,个个噤若寒蝉,连呼吸都不敢太重。 

 许定国跪在地上,额头紧贴冰冷的地砖,声音谄媚:“摄政王明鉴,老朽所言句句属实。朱贼太子与吴三桂勾结之事,铁证如山啊!” 

 多尔衮站在御座前,眸光阴沉。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御案,发出轻微的“咚咚”声。这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格外清晰,仿佛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这老东西,还真是会挑时候。”多尔衮眉头微蹙,心中暗骂。前几日他才在朝堂上大肆褒奖吴三桂,这会儿就被人当面戳穿,这不是在打他的脸吗? 

 殿内的气氛愈发紧张,文武百官们的目光在多尔衮和许定国之间来回游移。有人暗自庆幸自己不是当事人,有人则在揣测摄政王的心思。 

 “继续说。”多尔衮冷声开口,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许定国连连磕头,额头都磕出了红印:“回禀摄政王,朱贼太子不但给吴三桂父子封了国公,还把吴三妹宠幸得紧。倘若不是为了与大清商议亲事,早就立为皇后了。” 

 多尔衮眼中寒光一闪,手指停止了敲击。殿内的温度仿佛又降低了几分。 

 站在一旁的范文程偷偷擦了擦额头的冷汗。他太了解多尔衮了,这种表情往往意味着大事不妙。 

 这些事多尔衮岂会不知?可现在的局势,不得不用吴三桂。西有李自成、张献忠两股流寇,南有大明虎视眈眈。吴三桂只要能牵制住流寇,就是一把好刀。至于他会不会反,那是以后的事。 

 多尔衮目光转向刘良佐,声音平静得可怕:“你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