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迁兵潼关
“刘参将!”一个守门的军官快步走来,脚步匆忙,“老祖宗从京城赶过来了,马上就到王府了。” 刘生眉头紧皱,祖二爷祖泽溥这时候来,必定没什么好事。自从祖可法“死而复生”还当了大明的“四臣”后,祖家在清廷的日子可不好过。
“知道了。”刘生点点头,“去通知王爷。”
不多时,祖泽溥便到了王府。刘生站在书房外,听着里面传来的谈话声。
“长伯,”祖泽溥的声音透着几分急切,“摄政王对我们关宁军那是真心实意地信任。”
“是吗?”吴三桂的语气带着几分嘲讽,“那为何不让我南下襄阳?”
“南下襄阳?”祖泽溥冷笑一声,“长伯是想投明?摄政王可不会给你这个机会?西进才是咱们唯一的出路。”
书房内一阵沉默。
“李自成在陕西经营多年,根基深厚,”吴三桂缓缓开口,“不好对付啊。”
祖泽溥压低声音:“摄政王已有妙计。只要长伯率军在潼关外牵制李自成主力,八旗大军自有办法对付他。”
“这……”吴三桂的声音里带着犹豫。
“长伯,你想想,”祖泽溥继续劝说,“摄政王手握四万满洲精锐,随时可以出兵。就咱们这小胳膊,拧得过他的粗腿吗?”
刘生在外面听得心惊。这话说得明白,摄政王是要用关宁军当诱饵,引李自成出战。
“而且,”祖泽溥的声音更低了,“摄政王不会让咱们白白送死。要是我们挂了,李自成能活下去。这一仗,不是吴死,就是顺亡!”
书房内又是一阵沉默。刘生能想象到吴三桂此刻的表情,那种被逼到绝路的无奈。
“祖二爷说得对,”良久,吴三桂终于开口,“既然摄政王如此信任咱们,那就西进吧。”
刘生暗自摇头,这分明是摄政王的阳谋。不去陕西,关宁军就会被其他八旗军三面合围;去了陕西,又要面对李自成的精锐。两条路都是死路,只能选一条看起来死得慢一点的。
“刘生。”吴三桂突然喊道。
“属下在。”刘生推门而入。
“你去准备一下,明日就开始练兵。”吴三桂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绝,“这一仗,我们输不起。”
“是!”
走出书房,刘生抬头看着挂满灯笼的王府,心中五味杂陈。远处传来零星的爆竹声,提醒着他新年将至,可这个年,怕是不太平啊。
第二天一早,刘生就来到了校场。寒风呼啸,天色阴沉,似乎随时都会下雪。
“列队!”刘生一声令下,士兵们迅速排成整齐的方阵。
看着眼前这些面容憔悴的将士,刘生心中一阵酸楚。这些人大多是从燕西跟来的,有的已经三四年没见过家人了。
“今天开始加紧训练!”刘生提高声音,“我们即将西进陕西,面对的将是李自成的精锐之师。”
士兵们面面相觑,低声议论起来。
“安静!”刘生厉声喝道,“我知道大家都不想去陕西,但这是命令!从现在起,每天训练时间加倍。”
“是!”士兵们齐声应道,声音却显得有气无力。
刘生叹了口气,开始安排训练科目。就在这时,一个传令兵匆匆跑来。
“刘参将,王爷召见。”
刘生快步来到书房,发现吴三桂正在和几个将领商议什么。
“刘生来了。”吴三桂抬头看了他一眼,“坐。”
“王爷。”刘生在一旁坐下。
“摄政王已经下了明确指示,”吴三桂指着桌上的地图,“我军主力需在三月前抵达潼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