醺浅月 作品

第二百二十八章 造反还是清君侧?(第2页)

 至于市税,郑森将其分为“过税”和“住税”两种。一个针对过往商旅,一个针对城中商铺,可谓考虑周全。 

 写到兴起处,郑森的笔尖微顿,目光投向窗外。远处的天际泛着淡淡的青色,一如他心中对未来的憧憬。但很快,他就收回了思绪,继续专注于考卷。 

 稍晚时候,明远楼内。 

 朱慈烺正饶有兴致地翻看着郑森的考卷,他的目光在纸面上快速扫过,时而点头,时而轻笑。 

 “好!”他忍不住拍案叫绝,案几上的茶盏都跟着轻轻晃动,“钱先生,你这个学生很有想法啊!” 

 一旁的钱谦益面露难色,欲言又止。思虑良久,最终还是开口道:“千岁爷,这科举考试讲究糊名誊录,您这样直接……” 

 “第二甲第一名如何?”朱慈烺直接打断了钱谦益的顾虑,语气强硬,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这……”钱谦益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现在还是仪部试,还未到殿试。” 

 “那就等殿试再说。”朱慈烺轻笑一声,转头看向钱谦益,“钱先生,你觉得大师兄高中后该授什么官职?” 

 钱谦益擦了擦额头的汗,小心翼翼地回答:“按惯例,第二甲第一名当入翰林院为庶吉士。”说到这里,他眉头微皱,“英庙以来,要不是翰林,压根别想踏入内阁一步……” 

 “郑阁老!”朱慈烺突然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玩味,“这个称呼不错。” 

 钱谦益一惊,连忙道:“千岁爷,郑家毕竟是外戚,而且郑家在海上……” 

 “正因为如此,才更要让他当阁老。”朱慈烺意味深长地说,“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明珠那边还需要郑家的支持,让他先去明珠任职吧。” 

 “说白了,就是咱们内阁的铁打规矩,”朱慈烺淡淡地说,“这可不就是太祖当年留下的铁律吗,本宫不必遵守。” 

 说完,他转头对一旁的吴梅寸吩咐道:“马上给我把黄太冲、罗大公、张玄的全部卷宗拿过来。” 

 吴梅寸应声而去,脚步声渐渐远去。 

 朱慈烺坐在书房内,窗外的雨丝绵绵不断。他手中捏着一份考卷正仔细的阅览。 

 “黄太冲这人倒是不错。”他轻声自语,指尖轻轻敲击着案几,“税收与科举名额挂钩,思路清晰,见解独到。” 

 站在一旁的钱谦益微微躬身,“殿下慧眼如炬。这黄生确实颇有见地。” 

 话虽如此,钱谦益心中却暗自冷笑。这黄太冲不过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书生,若非想法太过激进,早就中进士了。这种人给个同进士打发到偏远小县也就够了。 

 “罗大公的文章也很有意思。”朱慈烺又拿起另一份考卷,目光在上面停留片刻,“朝廷精英和豪门显贵统一承担赋税,这提议很有见地。” 

 钱谦益的眼角微不可察地抽动了一下。殿下啊殿下,你终于还是看走眼了。这罗大公分明是个奸臣,为了当状元不择手段,投其所好罢了。 

 “张玄的见解也独到。”朱慈烺继续翻看,“虽然不及前几位,但对榷禁制度的分析很有创新。” 

 一旁的吴伟业和龚鼎孳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几分忧虑。这场科举出现了不少白卷,这在科举史上都是罕见的。若除去那些安插的“内线”和北地流亡举人,云陵士林的抵制比例相当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