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均田免赋(第2页)
朱慈烺静静地听着,目光不时在众人脸上扫过。他知道,这场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方向正确,就一定能走出一条新路。
“殿下,晚生思来想去,大明之弊病,根源在于秦废封建。”黄宗羲缓缓开口,声音沉稳有力。
朱慈烺微微前倾身子,眼中闪过一丝兴趣。“说来听听。”朱慈烺示意他继续。
黄宗羲整理了下思绪,徐徐道来:“天下之大,远近难以兼顾。朝廷只能依靠士绅治理地方,这便是与士大夫共天下的由来。士绅既然替朝廷治理地方,自然要从中分利。”
堂内一片寂静,只闻烛火噼啪作响。众臣神情专注,不时轻轻点头。
“自土木堡之变后,朝廷日渐式微,君威渐弱。”黄宗羲叹了口气,“君弱则绅强,官绅之间利益必将产生激烈博弈,天下税赋自然流失其中。”
朱慈烺手指轻叩案几,眉头微蹙。这确实是眼下最大的难题。大明地域辽阔,交通不便,远州边郡难以管控。早年建都南京时,北方燕王作乱;迁都北京后,云陵士绅又崛起。
一阵微风从窗外吹来,带着几分凉意。朱慈烺望向窗外的夜色,思绪纷飞。如今他带着十几万北军南下,又有数千北方权贵、数万宗室随行,压制云陵士绅并非难事。但真正的隐患,在于边远州郡和北方边境。
“殿下,学生倒是有个主意。”罗大公从人群中站了出来,衣袖微动。
朱慈烺收回目光:“说来听听。”
“以富官换穷绅!”罗大公的声音掷地有声。
堂内众人眼前一亮,窃窃私语声随即响起。朱慈烺也来了兴趣,示意他详细道来。
罗大公整了整衣冠,侃侃而谈:“本朝向来是绅富而官穷。秀才、举人享受免税免役,还能通过诡寄、投献等手段分润国税。一个举人,三两月就能成为一方富豪。”
他顿了顿,继续道:“而为官者,除非贪腐,否则难以致富。即便是清官,也只能靠分润地方税赋勉强度日。”
朱慈烺双眼微眯,若有所思。这就是文官敢于对抗皇权的根本——他们的财源并非俸禄,实际上是对财政收入的分配权力。
“殿下若想收回绅权,必须为官员提供足够的薪酬。”罗大公的声音愈发坚定,“使那些勤勉尽责的官员能从收回的权益中获得额外收益。只有这样,士绅出身的官员才会为朝廷夺其他士绅的财权。”
“妙哉!”朱慈烺眼中精光闪动,身子不由自主地前倾,“说说具体该如何实施?”
罗大公深吸一口气:“以地方税赋养官。哪里税赋多,哪里就多养官。比如松江府,若能清查完毕,光是屯田卫的一百六十五万亩田地中,就可拿出三十万亩作为松江籍官员的职田。”
他掰着指头细数:“每年可得白米二十余万石,将其中半数分配给在朝廷和外地任职的本地官员,一半给本地低级官吏。”
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堂内众人不由得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人赞同,也有人面露忧色。
罗大公说完,有些忐忑地看向朱慈烺,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两成太少了。”朱慈烺摇头,语气坚定,“本宫从不养饿兵,确保官员能够尽心尽力地工作,自然要给足俸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