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后嗣之事(第2页)
宋献策眼中精光闪烁:“皇爷是要……”
“放他进来!”李自成一字一顿,“让他尝尝什么叫关门打狗!”
城头上顿时响起一片议论声。有人赞同,有人担忧,更多的是对这个冒险计划的忐忑。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匆匆跑上城头:“报!吴三桂大军已抵达东州卫!”
李自成眯起眼睛:“传令下去,准备撤离潼关。记住,要做得像模像样,别让人看出破绽。”
与此同时,东州卫城中。
“王爷!大消息!”吴国贵闯入议事厅,额头上还挂着汗珠,“李自成放弃了潼关!现在潼关城内空无一人!”
正在议事的吴三桂猛地站起身,茶杯被打翻,热茶洒了一桌。
“你确定?”他死死盯着吴国贵。
“千真万确!斥候亲眼所见,李自成正在有序撤军。”
议事厅内一片哗然。郭云龙立刻站出来:“王爷要三思!这必定是李自成的计谋。他是想引我们到金陵城下决战。”
“不错,”杨坤附和道,“长安城高墙厚,我们手里又没有足够的红夷大炮。强攻的话,伤亡太大。”
吴三桂没有说话,只是来回踱步。“海龙,你怎么看?”他突然停下脚步,看向一直沉默的刘生。
刘生抬起头,目光深邃:“王爷,现在的局势,不仅要防备西边的李自成,更要提防东边肃亲王的五万大军。”
“你是说……”吴三桂眼神一凝。
“那支军队,恐怕不是冲着明军来的,”刘生缓缓道,“是冲着我们来的。只有入了潼关,我们才有活路。”
议事厅内一片寂静,只有春风吹动窗棂的声音。
“王爷,”郭云龙打破沉默,“中域去年收成不错,李自成又免了三年赋税,百姓手里应该有余粮。”
“生怕他早已算计好了一切,”杨坤皱眉道,“在中河两岸实行坚壁清野。”
吴三桂突然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道寒光:“传令下去!”
众将一惊,纷纷抬头看他。
“每名士兵赏银十两,小将加倍,将官再加倍!”吴三桂一字一句道,“另外,准备三十天的干粮!”
“三十天?”有将领惊呼,“这恐怕时间不够啊?”
“够了!”吴三桂厉声打断,“三十天之内,要么胜,要么死!若能拿下西陇沃土,本王与诸位共享!”
帐内一片寂静,众将都被吴三桂的决心震住了。
三月初一,潼关以东的瑞城外,旌旗招展,杀气腾腾。
料峭春寒中,四万大军列阵于此。晨曦微露,阳光洒在铠甲上,反射出令人生畏的寒光。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军阵如铁桶般严整。
吴三桂立于点将台上,身着一袭玄色战袍,腰间佩着一柄青钢宝剑。他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扫视着眼前的将士们。
“诸位将士!”吴三桂的声音洪亮有力,在晨风中回荡,“今日本王以毕生积蓄犒赏三军!”
话音未落,身后亲兵已抬出数十口大箱。箱盖打开,金银珠宝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芒。将士们眼睛都直了,不少人暗暗咽着口水。
“待我等取下中域,共享富贵!”吴三桂右手握拳,向前猛地一挥。
“取下中域,共享富贵!”四万将士齐声呐喊,声震云霄。喊声中充满了对财富的渴望,对胜利的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