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挟持家眷(第2页)
多尔衮转过身,阳光从背后照来,让人看不清他的表情:“本王自有妙计。”
范文程眼睛一亮,试探着问:“王爷可是要调动肃亲王的人马?”
“肃亲王只需占据开封,压制南朝。”多尔衮露出高深莫测的笑容,“本王另有一支奇兵。”
“奇兵?”众人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多尔衮慢慢踱步回到座位,这才开口:“阿济格在大同的四万精兵。”
“什么?”范文程惊呼出声,随即意识到失态,连忙压低声音,“可是大同……”
“不必再围了。”多尔衮挥了挥手,语气里带着几分不屑,“朱慈烺在大同布了个局,让我们白白耗费了几个月。守城的不过是些无用之辈,翻不起什么风浪。”
范文程等人面面相觑,一时不知该如何接话。
“让阿济格率军西进河套,再转攻松原、长安。”多尔衮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寒意,“如此一来,李自成腹背受敌,必然弃中域而逃。到那时……”
“王爷高明!”范文程等人连连称赞。
“不过撤军之事也要体面。”多尔衮忽然话锋一转,语气变得轻松起来,“让骆养性去和司马铭、王永吉商议休战。就说本王想让将士们回家陪陪家人。”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摄政王早已胸有成竹,这一盘大棋,已经被他下得滴水不漏。
李自成被困潼关,进退维谷;南朝腹背受敌,难以周旋;就连吴三桂的西逃,在多尔衮的布局中,也成了意外之喜。而大同的僵局,更是被他轻描淡写地化解。
寒风凛冽,大同城头上的旗帜猎猎作响。积雪覆盖了城墙砖缝,寒气渗透进每个角落。守城将士们裹紧了棉衣,呵着冻得通红的手,目光警惕地注视着城外。
司马铭站在城头,凝视着远处连绵的玄军营寨。营寨中炊烟袅袅,偶尔传来几声马嘶,看起来一派祥和。但他知道,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这些清狗倒是能忍。”司马铭低声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佩刀。漫长的冬季包围战,玄军连大同城的一块砖都没撬动,却也不见他们有退兵的意思。
“报!”一名亲兵快步跑来,靴子踩在积雪上发出咯吱声,“总戎,玄军使者求见。”
司马铭眯起眼睛,寒风吹得他眼角发疼:“又是骆养性?”
“正是。”亲兵答道,“他说有要事相商。”
司马铭冷笑一声:“让他在总兵衙门等着。”顿了顿,又补充道,“本将稍后便到。”
转身离开城头时,司马铭的脚步略显沉重。上次骆养性来议和,说得天花乱坠,结果不过是虚与委蛇,转眼就背信弃义。这次又要耍什么花招?
总兵衙门内,炭火烧得正旺。王永吉已经等在这里,见到司马铭进来,立刻迎了上去。
“督师。”司马铭拱手行礼,“这清狗又来了。”
王永吉摆摆手:“先别急着下定论。这次,或许真有转机。”
“转机?”司马铭冷哼一声,“他们除了耍诈,还会什么?”
话音未落,外面传来脚步声。骆养性被带了进来,一身清廷打扮,头戴顶戴花翎,在这满是明朝将领的衙门里显得格外刺眼。
“司马总戎,王督师。”骆养性拱手行礼,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寒冬腊月的,让二位久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