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的是徽商 作品

第1162章 没办法的办法(第2页)

 这个里面,也就何雨柱清楚,只要不出现什么大规模病灾,那么鱼塘的产出不会太差。

 现在看上去,是何雨柱忽悠着学校那些孩子白给鱼塘使劲。但等到年底,鱼塘产出售出以后,估计学校的老校长也会跑过来给何雨柱磕一个。

 能解决孩子们一顿午饭,那么愿意送孩子过来上学的家长,又要多出不少。

 你不能指望每个家长都明白学习可以改变命运,哪怕老校长每年为了让那些偏远地方的孩子能继续求学,把腿都跑细了。

 但还是有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学那些没用的东西,不如留在家里多干点家务。

 如果何雨柱这个计划能成,能给那些家庭孩子节省一顿午餐,那就有力的多了。

 比如有些家长,会让孩子在家里少吃一点,就等着中午在学校大吃一顿,那家里的粮食就节省了。

 用一个挣不了工分的孩子,有人管着能供饭,还能学着认几个字,没有家长不愿意。

 当然,那是家里孩子多的人家,不得不如此精打细算。

 农民一直就是贫寒的,就算何雨柱给公社带来砖窑,但还是有很多偏僻村子,有很多吃不饱的家庭。

 这跟后世的爱心午餐差不多,但那些东西,都是孩子们自己凭劳动所得。

 何雨柱现在提的也就是一个午餐,但午餐只是保底,至于具体能不能把

早餐晚饭也供上,更进一步,能不能隔三岔五让孩子混上一顿肉,那还得看鱼塘的产出。

 这个上面,何雨柱自认不是做善事,而是无可奈何想出的办法。

 随着鱼越长越大,现在每到喂食的时候,已然会成群结伴的浮出水面,肉眼可见。

 学校的老校长过来看过几次之后,那嘴角都咧到耳后了。

 没别的,他发现,他好像又挣了。

 别的不说,就何雨柱今年实验的几个鱼塘,只要亩产渔获能有三百斤往上,按照大小拉个中间价,两三毛一斤,那一亩的收入,也有五六十。

 鱼塘都是村里的砖窑取土坑,这个上面就省了一大笔。

 扣除前期农场投入,那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关键是前面公社还有城里那些单位都不看好鱼塘,所以何雨柱才拉着他们学校“参股”的。

 以后有产出了,谁要想着上来分一杯羹,老校长能领着学校上百个孩子,去对方单位,闹个天翻地覆。

 这也是因为何雨柱的工作变化,产生的新变化。

 自从何雨柱决定搞电视机产业链,农场这边交出去,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所以去年答应何雨柱愿意合伙搞养鱼塘的几个单位,今年过后,就没了声音。

 如此,何雨柱才把主意打到了村里跟学校身上。

 也幸好只是让人家出点力,以何雨柱在公社的面子,这点忙大家还是肯帮的。

 而何雨柱搞这个,也就是想着事情既然由他开始,也必然要收个好尾。

 感谢大家的支持,订阅,月票,收藏,推荐票,谢谢厚爱,谢谢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