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剑狮 作品

第129章 锦衣卫扩招十万人。(第2页)

 “英国公,公忠体国。一片拳拳爱国之心,朕心甚慰。” 

 朱由检一副气定神闲,淡定的模样:“不过不用担心,朕早在半个月之前,就下了一道密旨。” 

 “孙传庭早就率领,京营将士。离开苏州,前往南京。” 

 英国公张维贤,听到这番话。顿时松了口气,心里悬着的石头,总算是落地。 

 朱由检坐在龙椅上,伸出两根手指:“第二件事。朕三个月之前,在皇庄种植了土豆.....” 

 “前几日,朕带着秦阁老.孙阁老,还有户部尚书毕自严,一起离开京城,前往皇庄挖土豆。” 

 “每亩平均亩产,800余斤。” 

 此话一出,奉天殿的公卿大臣,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周延儒走出来,追问道:“秦阁老,这是真的?” 

 秦良玉身穿内阁次辅的一品官袍,头戴乌纱帽,两鬓斑白,说话犹如洪钟大吕:“当然是真的!老妪和孙阁老,毕尚书亲眼看到。” 

 “孙阁老,还亲自下地,挖了土豆。” 

 孙承宗向左一步,走了出来,昂首挺胸道:“没错,这就是祥瑞!陛下乃真龙天子,发现了土豆!” 

 “从今往后,我大明的百姓,将再也不会饿肚子。” 

 魏忠贤这条老狗,毫不犹豫一个滑跪。朝着龙椅上的朱由检,连续磕头。 

 咚!咚!咚!! 

 魏忠贤缓缓抬起头,十分的激动:“万岁爷,乃是千古一帝!圣主明君!” 

 “我大明的江山社稷,圣德巍巍。”  “在下认为,万岁爷的功绩,足可以超越秦皇汉武,超越弑兄囚父的李世民!” 

 朱由检坐在龙椅上面,听着都觉得有些尴尬,嘴角轻微抽搐。 

 温体仁回过神来,连忙走出来,开始拍马屁:“陛下,天恩浩荡。我大明的子民,从今往后能够填饱肚子。必然会感激涕零。” 

 “微臣觉得,陛下功盖五帝。实乃万邦之圣主,我大明的子民,都会感恩戴德。在家里给陛下,树立长生碑。” 

 “日日夜夜,烧香供奉。” 

 朱由检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高声打断:“好了,温爱卿。你就不要拍马屁了。” 

 “今天的早朝,主要是来解决问题。” 

 “土豆,朕从皇庄。带回来约12亿斤,现在这些土豆。都已经清点.称重,送入国库。” 

 “土豆可以作为种子.....”朱由检缓缓开口,把土豆的种植方法,言简意赅的说了一遍。 

 “陛下,臣斗胆请问。土豆种植,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成熟?” 

 英国公张维贤,身穿一品武将官袍,举起手里的芴扳,看着龙椅之上的朱由检。 

 “土豆,一般来说65天——90天,就可以成熟。” 

 “当然,气候.土壤.水分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土豆的产量。”朱由检话锋一转,丑话说在前头。 

 “在某些干旱的省份,土豆一亩可以产300斤——500斤。” 

 “在雨量充足的省份,土豆一亩可以产700斤——900斤。” 

 英国公张维贤,顿时明白了:“陛下的意思是说,如果在鱼米之乡的江南,浙江.江苏.福建,土豆就有可能亩产900斤。” 

 朱由检点了点头,沉声道:“说的没错。所以说,朝廷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土豆推广!” 

 “在崇祯二年二月之前,土豆要在山西.宁夏.河南.河北.湖南.四川.山东.这些省份进行推广。” 

 “让农民,各地卫所的士兵,种植土豆。” 

 内阁阁老孙承宗,回过神来。走出来举起手里的白玉芴扳:“陛下!辽东和陕西,不种植土豆?” 

 朱由检表情严肃,叙述道:“陕西现在有闯贼,兵荒马乱。还是种植玉米。” 

 “至于辽东,关宁锦防线的军需。交给登莱水师,还有东江镇的毛文龙。” 

 “朕,已经下了圣旨。让登莱水师出海捕鱼。” 

 “捕捞海鱼.海虾.海带200万石。辽东军也就是15万人,加上东江镇的毛文龙,最多20万人。”朱由检一针见血的说道。 

 要知道,一石约等于100斤。 

 200万石,那就约等于2亿斤。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大海里面,拥有大量的海鱼,鳕鱼.鲫鱼.鲷鱼.鲈鱼.鲨鱼.螃蟹.膏蟹.海虾。 

 养活辽东军,半年的时间搓搓有余。 

 “司礼监传旨,命令内阁首辅袁可立。严防死守,关宁锦防线。”朱由检将目光,对准王承恩这位司礼监掌印太监。 

 王承恩转过身,弯腰鞠躬:“是,万岁爷。” 

 朱由检回过神来,直接伸出右手,态度坚决:“谁要在敢反对,那就是暗中勾结皇太极。想要通敌叛国,背叛我大明。” 

 此话一出,一些东林党的御史.官员,纷纷偃旗息鼓。 

 毕竟,韩爌韩阁老,现在不在京城。他们没有了领头人。 

 “户部尚书毕爱卿,你听到了?”朱由检十分的满意,将目光对准毕自严。 

 户部尚书毕自严,神情憔悴,缓缓走出来。举起手里的白玉芴扳:“臣!听到了。” 

 “退朝之后,臣就会亲自安排官员,前往四川.河南.河北.湖南.山东,这些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