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孙子兵法 八阵图 蔡贞姬三血(第2页)
不过季秋在认真的看了看这八阵图需要的材料后,却惊愕的发现,或许可能大概似乎,他能够建造八阵图!
因为建造八阵图所需的绝大多数材料,工业部的材料局都能提供。
而仅有的两种材料局不能提供的龙气材料,季秋也知道从哪去寻找。
“这尼玛就是全产业链的优势呀!”
“果然,提前让工业部培养所有龙气材料士人是对的,老子真是太特么有先见之明么!”季秋心中暗道。
喜滋滋的收好兵圣传承,季秋开始大摆宴席。
一次性拿下了两个郡,收获了大量人口、财物,势力获得大幅度成长,自然是要好好庆贺一番的。
宴会上觥筹交错,其乐融融。
季秋及其麾下文武,皆是喝的酩酊大醉,然后在亲兵侍卫的搀扶下,各自回家。
当然,表面上是都醉了。
但实际上,恐怕没几个人是真的醉了。
这种宴会,政治意义远大于庆祝意义。
但凡是有点政治头脑的人,都不会让自己真的喝醉。
至于为什么要表现的好像是喝醉了。
则不过是借着醉酒的状态,来说一些清醒状态时,不好说的话罢了。
酒啊,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
它能迅速拉近两个人的感情,也能快速化解尴尬或严肃的氛围。
有些正常情况下无法说的话,在喝了酒以后就可以说了。
有些正常情况下不能做的事,在喝了酒以后就能做了。
有些正常情况下不能听的东西,在喝了酒以后就可以听了。
有些正常情况下不能答应的事情,在喝了酒以后就可以答应了。
反正清醒之后,如果不想做,那都可以推到醉酒上去。
至于他当时是不是真的醉了。
一般来说,但凡是在醉酒状态中,做这种事情的人,绝大多数都没醉!
所以,不光是季秋的文武臣子们大多是在装醉,便是季秋自己,其实也是装醉。
虽然他在宴会上喝了不少酒,但却始终让自己的状态,保持在微醺的程度上。
所以在蔡贞姬搀扶着他回到卧室后,他依旧保持着清醒与男人与生俱来的能力。
嗯,这里普及一个不算冷的小常识。
一个真正醉酒的人,是不会乱性的。
因为酒精会抑制精子,麻痹神经,让小兄弟失去站起来的能力。
如果应是顶着醉酒状态乱性,则给感到非常累,感受不到丝毫的愉悦。
所以人们常说的酒后乱性,都不是醉酒后乱性。
而是如季秋这样,喝了一些酒,但却没有喝多。
刚好让自己处于一个微醺的状态上。
此时他的情绪会稍稍有些兴奋,心里时刻绷着的那根弦,也会微微有些放松。
如果此时身边再有一个品质中上,同时他做了又不用付出太大代价的美人,那会发生些什么就不言而喻了。
所以,当季秋斜倚在檀木榻上,目光追着蔡贞姬在帐幔间穿梭的身影。
看着她绾发银簪垂下的珍珠流苏,随着动作轻晃,扫过月白衫袖,将烛火折射成细碎的光。
素手捏着并蒂莲锦被两角,俯身抚平褶皱时,后颈处几缕碎发垂落,像春溪里摇曳的水草。
床帐悬着的香草香囊幽幽散着暖意,混着她发间若有似无的兰麝气息。
顿时就觉的喉间有些发紧了。
必须承认,蔡贞姬真的是很漂亮。
季秋没见过她姐姐,那位名传青史的大才女,蔡文姬。
但仅就蔡贞姬来说,季秋认为她也当得上一句国色天香的评价。
当然,美貌并不是蔡贞姬最吸引人的地方。
她最诱人的地方是气质。
她立在雕窗前,晨光穿过湘妃竹帘,在她月白襦裙上筛下细碎的光影,恰似她腹中那些含蓄婉转的诗篇。
她发髻上的累丝银凤衔着东珠微微颤动,却不及她垂眸时眼睫的轻颤惹人遐思,那双生着丹凤眼的眸子,藏着经史子集浸润出的沉静,流转间自有墨香萦绕。
行步时,她广袖轻扬如流云舒卷,裙裾扫过青砖的声音都带着韵律,像是《诗经》里的平仄。
待人说话时,朱唇轻启,吐字如珠落玉盘,言辞妥帖中透着恰到好处的雅致,典故信手拈来却不张扬,宛如将整部《昭明文选》都化作了眉间的婉约。
举手投足间,世家大族的矜贵与书香门第的灵秀浑然天成,恰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工笔仕女图,越品越见韵味悠长。
这样的女子,在现代已经找不到了。
即便是季秋先前收掉的任红昌和张宁,虽然各有动人之处,但在这方面,却也都不及蔡贞姬。
最重要的是,这个女人,在所有人的认知中,都已经是他的人了。
而一个被所有人都认为是属于他的女人,却不是真正属于他的女人,那他是不是有点亏
季秋走到蔡贞姬的身后,手臂像春藤般自然垂落,搭在她单薄的香肩上,指尖隔着软缎能触到她微微发烫的肌肤。
蔡贞姬微微一颤,但却没有甩开季秋的手臂。
只是挺直的脊背绷得笔直,簪头的玉兰颤得厉害,但却始终维持着世家闺秀的端庄。
月白襦裙下的膝弯微微发颤,偏生语气还能维持着三分镇定:“使君醉了。”
她的尾音却被喉间的涩意揉得发颤,像是秋夜里被露水打湿的琴弦,明明紧绷到极致,却仍固执地守着最后的矜持。
“以后做我女人吧,我会好生待你。”
季秋的手,从蔡贞姬的香肩滑到细腰上,然后轻轻向后一带,便将她搂进了怀里。
蔡贞姬低下头,靠着季秋的胸膛,柔声道:“那就请使君怜惜奴家。”
仙子娇娆骨肉均,芳心共醉碧罗茵。
情深既肇桃源会,妙蹙西施柳叶颦。
洞里泉生方寸地,间蝶恋一团春。
分明汝我难分辨,天赐人间吻合人。
……
就在季秋新收一位佳人,每日沉迷温柔乡,乐不思蜀。
而其麾下文武臣子,却根据他的命令,整日忙着要将齐郡和乐安郡,总计超过百万的丁口,全都迁到泰山郡的时候。
他出兵青州,占据齐郡与乐安郡的消息,也开始向四方扩散。
传到了那些应该知道这些消息的人耳中。
北海国内。
国相孔融面露欣喜之色,与谋士道:“泰山太守季秋出兵了,他是为剿灭青州黄巾而来的。
这可真是太好了。
青州黄巾盘踞在北海国内,老夫实在是寝食难安,若能借季秋之手,将其消灭掉。
可是除掉了老夫的一个心头大患!”
“国相不可大意呀。
依属下之见,这季秋恐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他名义上打着剿灭青州黄巾的旗号,但实际上,恐怕是来抢夺地盘的。
若是不然,为何他打下齐郡和乐安郡后,便止步不前了
这一年来,青州黄巾始终盘踞在北海国。
若他真是为青州黄巾而来,那便该提前通知使君配合,然后率军直奔北海国才对!”谋士连忙说道。
但孔融却是摇头不悦道:“莫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季使君不是说了吗,之所以占据齐郡和乐安郡,是因为这两个郡中有人勾结青州黄巾,意图谋反!
他要先将这些反贼除掉,断了青州黄巾的后路,再来平定青州黄巾!
这青州黄巾屡剿不灭,老夫早就怀疑州内有人在暗中与他们勾结,只是没想到竟是齐郡和乐安郡的世家大族。
季使君与老夫,当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老夫还听说,在季使君前往乐安郡,铲除勾结青州黄巾的逆贼时,青州黄巾派出了精锐部队去攻打季使君。
幸得季使君实力强悍,手段不凡,这才能将青州黄巾精锐及那勾结青州黄巾的逆贼一起消灭!”
谋士整个人都听傻了,用看傻子的眼神看着孔融,实在难以想象,他是怎么得出这些结论的。
季秋说的
那特么也能信
这整篇推论里,唯一有点靠谱的,恐怕就是说有人勾结青州黄巾了。
但这勾结青州黄巾的,未必是齐郡和乐安郡的世家大族,说不好正是季秋自己呀!
只是看着孔融洋洋得意的样子,谋士却是有口难言。
他却是深知孔融秉性,此人不通实务,崇尚空谈,没有智谋,偏又极度自信。
但凡是他认定的东西,那是谁都改变不了的!
谋士也只能在心中轻叹一声:“算了,就这样吧,反正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被夺走北海国罢了。
以孔融的家世名望,应该不会有性命之忧。
乱世将至,对他这种人来说,早点失去北海国,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反倒是我,或许该想想退路和前程了。
这乱世既是劫难,也是机遇,若能辅佐明主,平定乱世,重建太平,必能有个锦绣前程!
但去哪寻找明主呢
要不先去这季秋的治下看看情况”
平原郡,华氏邬堡。
刚辞官回到族中不久的华氏家主华歆,看着手中书信,不由眉头紧皱。
“季秋居然出兵青州了”
“而且短短数日内就占据了齐郡和乐安郡”
“他怎会有如此强大的实力”华歆喃喃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