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咦呼 作品

第141章 年代文里的泼辣寡妇12(第2页)

 直到那批替换的苗。

 真被那些人打砸、破坏、粉碎与挑衅,才感到劫后余生。

 他们的试验差点面临夭折。

 还没等松一口气,

 祸不单行。

 教员即将面对调任的安排,研究工作可能就此中断。

 一直到,准备要离开前夜。

 教员的报告资料都准备好。

 讽刺的是,

 “工作组”连夜翻教员档案,准备再找出一些“麻烦”,新账旧账一起算时。

 居然发现了一封国家科委给省科委发的函文。

 因为那篇文章引起了上面的高度重视,所以,函中肯定了教员几人的研究和成果,要求继续全力支持,不得有所干扰。

 如此,转危为安。

 这时,才悄悄将秧苗换回。

 好歹没耽误了进度,让研究出现倒退。

 保卫战后,几人更是坚定。

 夏有米更是成了编外一员。

 了解到这位同志对植株发现的关键性,领导直接批准她成为了农民好助手的身份。

 正好对应了领导人提倡的“砸碎束缚妇女的一切枷锁和绊脚石,昂首阔步前进”。(1)

 发扬妇女顶起半边天精神。

 他当场还要写大字报宣扬,被夏有米死死拦下了。

 反复说明低调行事的好处,才将兴头上的人劝住。

 今年七月。

 以教员和他两个学生助手为主,夏有米和教员妻子吕珠为辅,五人组的“科研团队”正式成立。

 从此,众人由单打独斗,升级为有经费、有组织的“正规军”。(2)

 ......

 他们带着无比崇高的热情和光明正大,收完了几年的新稻,眼下,新的问题迫在眉睫。

 夏有米能不能跟去海南。

 在这两年高强度实验中,已经发现了,生长地过于接近的母本,所孕育出来的种子根本无法实现增产。

 大量的文献研究和实验,他们将目光投向远缘地的野生稻。

 这与想要缩短科研周期,前往气候更加温暖的地方进行研究不谋而合。

 海南岛便是首选。

 而,这时候的海南农场,生活条件艰苦,也许还会面临许多极端天气。

 教员和助手三人,是早就做好了准备的。

 只等论文发布后,申请到项目的批准和经费支持就下海南。

 但这次,并没有批准夏有米和吕珠同去。

 当下,

 教员儿子刚满月,吕珠出于身体方面还是照顾幼儿的责任方面,都无法继续跟去。

 而陶蒲在今年正月已经进入小学的课堂,立秋后不久将迎来第二学期。

 尽管,上面已经了解到他们的尴尬关系。

 也同情她的遭遇。

 甚至还有妇女组织上门,专程帮她去陶家索要了赡养费用。

 因为那陶老二牺牲的补贴都被他们拿去,要不是邹姑姑留下的赡养费,都挺不过几天。

 低调了这么久的老陶家,再次被人议论。

 可,即便是她贡献足够,家里条件允许,教员也拿着替夏有米写好的材料申请随组。

 但还是遭到拒绝。

 到最后,只得了一句口头承诺允许支援,就下了结论,经费也分配完毕。

 助手欲哭无泪啊,这么努力好用的夏姐,还是被箍在了世俗身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