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凡 作品

第145章 桃花树下的身影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几人抬头朝台上看去,却不知何时那些个文人已经登台开始了诵读。 

 此刻站在台上的乃是吏部侍郎秦朗府上请来的文士,名为崔护,羽扇纶巾,两撇长须往下低垂,面容不俊但颇有一番儒士风雅。 

 这首诗一经念出,引得不少人鼓掌喝彩。 

 崔护轻扇羽扇,面露缅怀之色。 

 “说来也巧,记得去年大钟寺桃花下,在下偶遇一位桃面少女,记到现在耿耿于怀,今年春开之时却未曾再见,也算是心中一大憾事。” 

 “因此当日做得这一首诗充当纪念,并不打算发出去,谁曾想今日之题如此符合,就令在下抛砖引玉,为各位贤士探探路先!” 

 崔护一抱拳,姿态洒脱自如却又得体合礼,很是讨人心生好感。 

 一直坐在台边梨花木椅上的刘氏,见状拍拍裙摆站起身,温声道:“诸位请拿出桌上的木牌,若是觉得此首诗入了您的法眼,那么就请选出一枚投上去。” 

 “一人有两枚,一次只能投一枚,使用过后不可反悔,望谨记。” 

 “那么这首《题都城南庄》,各位请开始票选。” 

 台下,李卯一桌。 

 “卯儿,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 

 太后手里攥着一枚刚刚落雪递来的玉质令牌,淡然询问道。 

 太后因为是坐庄之人,地位尊崇,因此拥有无限票权,且一枚玉牌可顶十五枚普通令牌。 

 李卯摸着下巴轻声道:“写的很好,虽然诗句简单明了,通篇空间感极好,先是门中,随后即是人面桃花两相叠加,自然而然的就透过门框朝那棵桃树下,掩在桃花后的粉面少女看去,明明近在眼前,却仍是隔着门框,桃树,桃花三处方位,作者并未进一步描写,说明仅仅止步门前,处处透露着距离感,将桃面少女朦胧美好的形象勾勒得淋漓尽致。” 

 “至于对于诗中佳人的描写寥寥无几。” 

 “仅有一个红字,却道出了无穷意味。” 

 “究竟是少女的脸红,还是桃花映的人面红,抑或是,作者本人心中希冀的投影在事后渲染了记忆。” 

 “我觉得应是后者,再看后两句。” 

 西苑贵妃侧目朝李卯看去,华美鹅蛋脸上俱是惊艳,微微颔首,心中赞许不胜。 

 太后则是凤眸晶亮,檀口微张,一时间忘了保持仪容,竟是痴呆的看着眼前这俊俏后生。 

 李卯又道:“后两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佳人芳踪袅袅,再结合上文去年,则说明作者次年再次来到这门前向其中眺望,却发现佳人不再,心头惆怅十分。” 

 李卯轻叹一声,似能体会出其中真意:“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后者再次点出桃花依旧笑春风,说明作者心中虽然失落,但那位留存在他记忆中少女的形象仍是积极正向的。” 

 “得不到的朦胧,将是一个人珍藏一辈子的美好回忆。” 

 “有的时候一个人,就如同作者那般,或许如果真正那天遇见了一生中,去年的那位佳人。” 

 “两人相识,熟知,如果顺利的话,两人会相爱,携手并进,白头偕老,幸福度过余生。” 

 李卯再度轻叹一声: 

 “但大部分情况下,基于过高期待的交流,会发现所谓记忆中臆想完美的人,跟面前这位大相径庭 甚至是大失所望,从而分道扬镳。” 

 “所以诗中描绘的就是一个特定时间片段存在的形象,一个爱而不得的朦胧形象,在他的臆想中,这是他这一生都得不到的爱情,也正因为得不到才无比美好。” 

 “换种说法,他喜欢的并不是那个人,而是那道倚在桃花树下的身影,那道模糊的记忆那道经过大脑不断加工之后留存的美好回忆。” 

 “他知道他留不住,不患得患失,对于生活的豁达乐观就涌上心田。” 

 “因此桃花依旧笑春风。” 

 李卯蹙起剑眉,又是喃喃道:“但,说不准是其自嘲也不无可能。” 

 大厅内不知何时已经沉寂下来,唯有李卯清列低沉的声音回荡在其中。 

 李卯从思绪中回神,却见周遭一干子人全都安静的看着他,当即抬眸疑惑的朝台上丽人示意。 

 却见刘氏满面桃花的盯着他一动不动,丝毫没有回应他的趋向,美眸盈盈如水,拉丝胶粘,葇荑轻捂胸口,欲语还休。 

 公子,当真是才华横溢。